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环卫工7件衣服裹上身工作 盼政府发棉袄(图)

2011年01月06日 06:1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里三层外三层再罩工作装,干活不方便

太冷了用手捂下耳朵取暖

济南槐荫区城管局出资20余万元为环卫工定制新冬装

  成都市区环卫工人冬季只有一件单薄的四季工作服,难以御寒

  连日来,成都绵绵的雪雨挟裹着凛冽寒风,冷得让大街上的路人不由得加快步伐。但在街头巷尾清扫保洁的环卫工人们,却不得不冒着严寒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要是能发一件厚一点的‘环卫棉袄’给我们御寒就好了!”值守在清安街一带58岁的环卫工王秀芬(化名)的这个小小要求,表达出成都市所有环卫工人的心愿。

  

  环卫工7件夹衣裹上身

  每天早晨8点,人们享受着令人清新愉悦的环境时,那些为城市“梳妆”的环卫工人们早已全身疲累。但他们依然站在街头,为了市容整洁,在寒风中,默默地坚守着。

  昨日凌晨5点,成都气温零度左右。在市区东大街附近,昏暗的路灯下,58岁的环卫工人王秀芬正在寒风中挥舞着手中的扫帚忙碌着。王秀芬将所有能够御寒的7件夹衣全部裹在身上,一顶破旧的毛线帽从头顶往下包裹着耳朵以及大半张脸。外面套上一件单薄的环卫工作服。

  尽管她不住地将内衣领翻起挡住脸,但记者还是看到了她冻伤的面颊,“干我们这行的都一样,不信你去看看,每个人的脸几乎都被冻伤,不光是脸,还有手,即使戴两双手套手还是冰冷的。”

  

  一年到头只有件四季服

  随后,记者在东门大桥附近看到其他几位环卫工的装束,他们跟王秀芬一样。“自家买的防寒服根本套不上夏天发的这件薄工作装,如果不套上工装被‘上面’检查工作的领导看到会挨批的。”68岁的环卫工姜大爷告诉记者,这身单衣就是他们一年四季的工作服。

  夏天热了就将衣袖上的拉链拉开变成短袖,春秋两季还能将就,但冬天还穿这身单衣就太不合时宜了。

  姜大爷说,每到冬天,为了御寒他们不得不将所有能够保暖的衣服里三层外三层地“捂装”上身……

  姜大爷还告诉记者,他们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一天休息日。

  工作是两班制,早班是凌晨5点到中午12点,晚班是中午1点到晚上9点。上早班的凌晨4点多就要起床,扫三个多小时后,他们简单地吃点早饭,接着就开始全天的街面保洁。

  “每天要在寒风中工作8个多小时,如何保暖成了大伙的一个难题。”姜大爷说。

  昨日记者通过对市区多名环卫工的采访了解到,成都市几乎所有环卫工人的工作服一年四季就是两套单薄的“四季”服,和一双线手套。至于劳保鞋,他们的回答是:“从未发过一双。”

  

  冬天能发一件环卫棉袄

  2009年冬季,武汉硚口区城管局为1300多名一线环卫工人换发的新式工作服为中长式羽绒服,长到膝盖,带连衣帽,有毛领;有可拆卸式内胆,胆内为高含量羽绒,面料为防雨布,可遮风挡雨。一线环卫工普遍反映,新工作服暖和多了。原来就一单衣或马甲,大家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套毛衣后再罩马甲,穿得很笨重,干起活来都不方便。现在就穿一件毛衣套上新的羽绒服,轻便多了,不仅挡风御寒,干起活来也利索。

  当听说近年一些城市政府为当地环卫工特制发放了包括羽绒服、棉衣、棉鞋、手套等在内的冬季环卫用品时,姜大爷十分羡慕地说,希望领导能为他们这些起早贪黑扫街的老人们发一件“环卫棉袄”,“这样过冬就好受一点。”

  可否学习其他城市给环卫工多一点温暖

  据悉,从2008年起,先后有呼和浩特、合肥、武汉、上海等城市的环卫管理部门出资,为下属环卫工统一制作发放了冬季环卫保暖用品:如防寒棉袄或羽绒服、反光马甲、棉鞋以及可以在雨雪天气里作业的防雨衣,还有棉手套和口罩等防寒用品。

  新的冬季环卫服都具有夜间荧光反光功能,反光马甲还加粗了反光条,增强了安全;棉鞋鞋底特意加厚、

  胶面加高,不仅防冻,而且防滑,更为安全。此外,还有一些城市专门为一线环卫工人购买了方便携带的折叠式安全警示锥,大大提高了环卫工人在马路上作业的安全系数。

  在这个冬天,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单位学习其他城市,为这些成都的环卫工人添一件棉衣,添一点温暖。华西都市报记者朱建国摄影报道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