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昌都地区距离昌都镇20公里处的一处悬崖上,赫赫有名的神迹“大脚印”周围摆放着数不清的洁白哈达,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人来感受神秘。
因为工作关系,阿旺顿点经常往来于西藏昌都镇和邦达机场之间。每次经过,阿旺顿点都要特别留意下“大脚印”。悬崖上至少8对“脚印”由上往下而行,其中一对脚印最长达1.7米,近观犹如巨人光着脚丫踩在泥泞上而留下的印迹。
当地信徒坚信这是威震藏区的格萨尔王留下的脚印,许多人不辞辛苦朝拜而来并敬上一条哈达。在昌都地区广电中心任主任一职的阿旺顿点见多识广,自然是不信神迹一说,但他也不知道用哪种科学道理解释这奇怪的现象。
昌都“大脚印”是格萨尔王,是史前巨人,是山神,还是什么神秘之物所留?15日出版的《地质通报》刊登了加拿大艾伯塔大学博士生邢立达等学者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国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纪录》。
报告揭示:“大脚印”遗址是来自侏罗纪时期的大型恐龙足迹,这是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对研究西藏恐龙的分布、古环境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昌都地区位于拉萨与成都之间,这里不但拥有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遗址——昌都卡若新石器遗址,而且还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产生和流传的主要地区。
据记载,“大脚印”遗迹发现于1999年初。当时工程队正在修建昌都邦达机场至昌都镇公路,修路放炮时“炸”出了这些“脚印”。
“大脚印”发现后,当地佛教信徒认为如此巨大的足迹定是神灵所为,于是传说那是格萨尔王留下的足迹。也有一些民众认为是工程队此举动惊吓了当地的山神,山神一怒之下远走他乡而留下的“脚印”。
“对自然的未知产生了敬畏。”邢立达说。早在2003年夏天,邢立达便考察过“大脚印”遗址,认为应该是蜥脚类恐龙所留。
2004年,四川大学的考古专家经过初步考察,认为这些昌都“大脚印”可能为侏罗纪时期古脊椎动物的遗迹,其年代距今约有1.5亿年。2010年,邢立达再访“大脚印”,获得了大量的图片信息与数据。
邢立达介绍说,从足迹推断,留下足迹的恐龙可能长达18米,这几乎等于两辆公交车的长度。初步的分析表明,已经暴露出来的蜥脚类恐龙行迹至少有8对,分为3道,行走方向基本一致,地质年代约为侏罗纪早期-中期。从形态上看,这批足迹可以归入雷龙足迹。
雷龙足迹是一类著名的恐龙足迹,全世界目前已发现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大半都属于此类。蜥脚类恐龙有着庞大的体形,如今唯一可以在体型上与它们匹敌的动物仅为海洋中的须鲸类,如蓝鲸。
邢立达说,昌都“大脚印”是“上下颠倒”的,也就是说后足迹在上,而前足迹在下,这是由恐龙的行走方式决定,这些原本留存在平地上的足迹,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动,沧海桑田,如今变成了绝壁。
“更有趣的是,大脚印的前后足迹保存得相当靠近,甚至重叠,这时候就出现了类似人脚的形状,这也是大脚印被认为是巨人足迹的原因。”邢立达说。
从雷龙足迹以及较宽的行迹来看,很可能是大型的巨龙形类恐龙留下这些足迹。整体而言,蜥脚类的行迹存在加宽的趋势,早期的较窄,后期的较宽,而侏罗纪早期-中期就出现较宽的类型,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这让昌都“大脚印”变得颇具学术价值。
此外,古生物学界此前一直认为,昌都地区的恐龙动物群与四川盆地蜥脚类动物群有着大致相同的构成,但四川盆地在侏罗纪时期并没有出现任何巨龙形类恐龙,这就说明两地的动物群不仅有相同点,也存在重要的差异。
邢立达在研究中还发现,足迹附近还发现了丰富泥裂和波痕,这些信息暗示了昌都“大脚印”的保存环境。“可以想象,当时的大型蜥脚类恐龙漫步在水畔,在泥泞的地面留下足迹,随后水退去,地面干裂。从地质时间上来看,昌都地区当时正处于海陆交替的阶段,这些大恐龙说不定正漫步在海边呢!”
邢立达说,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会耐心地跟当地人解释脚印形成的原因。“老百姓慢慢接受了我们说的话,但是转而信‘龙神’了,继续给大脚印献哈达………”
他说:“在西藏,什么也不能改变老百姓对神秘的敬畏,这也是西藏独特文化的魅力所在。”(记者 颜园园 姬少亭)
参与互动(0) | 【编辑:刘羡】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