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媒体评母亲骑摩托回家看儿:感动背后是沉重与忧虑

2011年01月21日 09:4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浙江温州打工5年,梦见在重庆的6岁儿子全身是血与老鼠争食而不安,独自骑着摩托车6天狂奔2000多公里归家探子……一位年轻母亲未加思考的“本能”之举,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坚强勇敢,母爱的巨大能量。

  如果我们整个社会,能共同被什么事情深深打动,那么母爱,绝对是这个时代里最能温暖人心、触动深情的那一种。说“摩托妈妈”李春凤的故事是“又一次”,就是因为,在以往的几年里,已经有不少母亲,以她们最低微的身份,最淳朴的表情,最平实的动机,最自然不过的举动和表达,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伟大、无私,何为“壮举”。

  比如汶川母亲,比如湖北的“暴走妈妈”,比如江苏的“拾荒老娘”……每一个这样的平凡母亲,都值得我们献上最高的敬意,不仅是为了她们坚韧过人的壮举,更是为了她们身上所昭示的最真挚纯净的情感、大无畏的勇气。这正是世间逐渐稀缺、渴求的宝贵资源。

  感动之后,所有人都会有一样的沉重与忧虑:公路上六昼夜千里走单骑,严重疲劳驾驶,是多么不安全的举动。我们甚至不免担心,眼下整个南方正弥漫着少见的大雪,天寒地冻,道路交通将遇更多阻滞。已开启的春运,向西向北的不少地方也是一票难求。那些归家心切的外出务工者们,是不是有人会受了“摩托妈妈”的启发与鼓舞,不惜用徒步或者骑车的方式,“自助”地踏上返乡的路途?——听说,从广东到贵州等地的路上,已有这样的农民工摩托车队。

  我们不禁推想:如果“摩托妈妈”可以轻松买到回乡的车票多好;如果她可以在西部就业而不必背井离乡几千公里、饱受思子之苦多好;如果她可以将年幼的儿子带在身边,在打工地接受照顾和教育多好……

  这一次,也许会有受了感动的企业家帮助“摩托妈妈”留在重庆就业,让她不必再抛家别子。但对更多身为农民工的父母与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来说,要改变这种孤单分离的生存状态,只能期待着打破城乡二元治理体系的改革措施可以尽快推进。在“民工潮”兴起20多年之后,各个地方早应放开襟抱,不将“融入”单当成口号,而要在医疗、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切实给予他们同城待遇,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不再一味无根无梢地继续“外来”、“流动”。如此,则“流动大军”可以稍息,年年头痛的春运压力也可从根本上有所缓解。

  对于一个正在转型中的社会,人间真情是最牢固的纽带。然而仅有对原始之爱的感动唏嘘,而无良性运转的制度设计,原始冲动的壮举很可能露出它冲撞无序的负面。拾荒供孩子读书、无钱而要为孩子换肾,或是为打工而与孩子生别离,这样的新闻少了,大约才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区域均衡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见了实效的时候,才能真让人欣慰。(姜泓冰)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