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杨肖(化名),今年报考了重庆国税部门的公务员。虽然这次没有通过资格审查,但她还是决定明年再考一次。在杨肖看来,“国税部门的公务员职位虽然竞争十分激烈,但工作稳定,待遇又好。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了。”
近年来,“公务员热”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不少人发现,在“公务员热”里,还存在一个新现象——很多人对海关、税务等少数几个部门趋之若鹜,而对气象局、地震局、编译局等部门似乎提不起精神。
2011年国家公务员报考数据显示,在报考的141.5万人当中,有43.4万人报考税务部门,22.2万人报考海关部门。两个部门的报考人数之和,占报考总人数的近一半(46.4%)。
中公教育网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报名人数最多的前10个国家公务员职位中,海关部门的职位就占了6个。税务与海关还“垄断”了10大报名人数最多的部门,其中山东省国税局成为报考人数最多的税务部门,而黄埔海关成为报名人数最多的海关部门。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与搜狐新闻中心,对2312人的在线调查发现,94.9%的受访者认为,海关、税务等少数部门公务员受青睐已成普遍现象。其中,71.1%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普遍”。
受访者中,15.4%的人是公务员,6.9%的人是大学生;报考过公务员的人占43.4%。
海关、税务受追捧的三大理由:“福利待遇好”(86.3%)、“权力大”(72.5%)、“社会地位高”(64.8%)
此次调查发现,受访者最想报考的部门依次为“税务”(68.9%)、“海关”(65.8%)、“公检法”(60.3%)等三部门。相比之下,仅8.8%的受访者愿意报考“气象局”,7.6%的人愿意报考“编译局”,5.4%的人选择“地震局”。另有12.3%的人选择“其他部门”。
孟君(化名)是北京某基层单位的公务员,对他来说,做现在的工作只是权宜之计。他计划通过这份工作积累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然后再报考更有前途的公务员职位。“既然各个公务员职位的待遇都差不太多,那为什么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报考更有实际权力的部门呢?”
现就职于福建省厦门市某律师事务所的李冰(化名),在2010年毕业时曾报考最高人民法院、福建省检察院和上海市国资委等部门的公务员。之所以报考这几个部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里人的强烈要求。她说,其实自己更愿意到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工作,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公务员工作。
海关、税务等部门受追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此次调查发现,“福利待遇好”(86.3%)、“权力大”(72.5%)、“社会地位高”(64.8%),是受访者普遍认可的三大理由。
山东大学(威海)劳动经济研究所长罗润东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税务、海关等部门受热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从职业本身来说,选择做公务员可以获得稳定的工作,选择中小企业或者自己创业,可能获得高收入但也存在高风险。而税务、海关等公务员部门,既能满足人们求稳的需要,又能获得较高收入,当然更受求职者青睐。
此外,这么多人去挤这几个部门,也是一种从众行为的表现。一般而言,求职者的决策受家庭影响很大,家庭的决策又会受到社会大众观念的影响。社会大众越是认为税务、海关等部门“有油水”,就会有越多的人报考。
如果在税务海关等部门和民营企业之间选择,90.7%的受访者选择前者,仅4.9%的人选择民营企业
近年来,与不断升温的“公务员热”相比,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一直处于人才紧缺的状态。
2008年郑州市中小企业局的统计显示,该市80%的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问题。
2010年5月,“河南省民营企业招聘周”在全省18个省辖市同时启动。然而,招聘现场却出现“僧少粥多”的尴尬场面。一名参加招聘的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非常需要有经验的技术员,却找不到这样的人才。
杨肖发现,身边求职的同学很少选择中小企业。“理由有很多,比如工作累、收入低、不稳定、职业发展前景差等。”
此次调查显示,若在税务、海关等部门与中小企业之间选择,90.7%的受访者更青睐前者,仅4.9%的人更愿意去中小企业,其余4.4%的人表示“不好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在博客上撰文认为,中小企业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主体之一,政府则通过收税来进行二次分配。社会上总要有人创造价值,可是如果社会上最优秀、最有希望的人都向往政府部门,而不选择企业,那么谁来创造足够的价值以供政府分配呢?社会又怎么能均衡发展?
专家认为,应该通过制度调整,改变公务员内部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
此次调查显示,对于海关、税务等部门受追捧的现象,51.8%的人认为“不正常”,41.6%的人认为“正常”,其余6.6%的人表示“说不清”。
罗润东认为,人们的选择总是会趋利避害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追捧税务、海关等部门是个人理性的表现,但同时也是集体不理性的表现。人们过于追捧这些部门,可能导致人才在公务员体系内部,以及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出现问题,不利于社会发展。
罗润东建议,个人的就业决策,不能只考虑利益因素,还要考虑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一个人只有真正喜欢自己的工作,未来才可能实现职业上的突破。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在制度上加以调整,改变公务员内部各部门之间,公务员与其他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用制度协调个人行为与集体行为,把最优秀的人才配置到社会发展最需要的职位上去。”罗润东说。本报记者 向 楠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