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户家住汉口路小学旁边的人家,家中只有一位年过八十的老人和一个三十几岁的脑瘫男子,昏暗的小房间里,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记者和江苏银行的员工走入老人家,老人将脑瘫孩子抱坐在床边,冲着大家微笑着。脑瘫男子身上穿着简单的保暖衣物,嘴角挂着口水,老人不时的用手边的毛巾帮他擦口水,他也东张西望的晃着脑袋。时而傻笑,时而愁眉苦脸。桌上剩着半碗没有喂完的稀饭,桌边的柜子上摆着一点咸菜,墙上挂着邻居朋友送的一幅字,家里唯一的取暖器还是别人送的电暖炉。
捡来患病小孩不离不弃
老爷爷年过八十,身体依然很硬朗,看上去也很年轻,身上的衣服颜色都淡了,看得出洗过很多遍。多少年,都不曾添置新衣。老人年轻时没有文化,一直在外面打零工,原住在上海路金银街,后拆迁房管所分了一个汉口路的中套,他们就一直住在这里。
四十几岁时一直未婚的他捡到这个弃婴,就当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抚养。不仅将孩子的户口转到了这里,还找到了孩子的父母,得知这个孩子还有两个哥哥。但那户人家是安徽的一个农民家庭,那时夫妻俩在南京打工,在鼓楼医院生下了他,但家里再也养不起这个孩子了。老爷爷自己没有成家,便想收养了这个孩子将来能为自己养老送终。哪知,在孩子三个月时,突发高烧抽筋送去儿童医院时,医生告诉老爷爷孩子的脑神经已经烧坏了,将来只能是一名脑瘫儿童。孩子的父母兄弟这么多年很少来看望这个孩子,老人对此很心酸,眼神流露出些许无奈。
老人因为没有太多的收入,家里过年的菜也就只有青菜和大白菜,亲戚朋友曾多次劝老人将这瘫子送走或丢掉。“这又不是亲生的儿子,何苦这样照顾他。”老人认为这毕竟是生命,将他捡回来又因他生病再送走,不能这样缺德,不能丢。“他现在这样了,除了我不会有人再管他了。”老人这样坚定地告诉记者。
身患疾病也不吃低保
老人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也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自从三十几年前收养了这个孩子后,老爷爷也慢慢变老,不再有人雇佣他做零工,也没有退休金,就靠着将自己房子的前半间租给一家奶茶店做生意换点房租做生活费,每个月也就七百块钱。
“残联每月补贴四百六十元,加上租房款每月一共就一千多一点,现在政府对老人无工作无退休金的补贴是一百多元。知足了。”老人很坦然地告诉记者。他这些年也被多种疾病困扰,不仅有一般的老年病还有脑梗和高血压,自己每个月吃药也要花费不少钱,即使这样老人也没有申请低保。现在身体不如以前了,脑瘫孩子现在只能坐着,不能走路,不会说话,什么都是老人帮他料理,白天帮他活动、擦身、说话,每天晚上老人也不能安然入睡,总得照顾他。夜间不能充分休息,对老人的身体损害很大。
“访寒送暖团”增加小市民
本报记者和江苏银行的爱心使者们本来准备了鱼肉等年货,得知老人多年不吃荤菜,又跑到超市重新选购食品。面对着琳琅满目的食品,大家一下子不知道买什么了。有人说买牛奶,但担心老人不吃;有人提出多买些蔬菜,但担心买多了不容易保存。再后来,几个人各自选食品,最后汇总,记者发现大家都买了不少儿童食品。江苏银行的杨宁称,因为老人家牙齿不好,硬一点的不能吃,加上家中还有一个智障的残疾人,这些食品他们一定很喜欢。
带着油米等10个大大小小的包返回老人家,小小桌子摆满了,再也没有地方摆了,老人也激动得泪流满面。不过,谈到以后的生活他直摇头,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怎么办?毕竟他已八十多岁了,那个孩子才三十五岁,现在他还可以照顾残疾儿,将来残疾儿命运如何,他也不敢想。记者离开他家,老人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我们也感动着一次又一次。回到报社接到一张登记表,报名参加本报走访特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已经有30多名。从今天起,他们将和记者们一起走访寒门,让这个寒冬不寒冷。(孙倩 朱伊迪 吴俊)
链接:由本报和江苏银行主办的“爱心年货”暖寒门的爱心大行动,主要是帮助特困家庭平平安安过大年。本报记者将和江苏银行爱心使者带着肉、油及食品等,送到特困家庭中,我们还将邀请爱心小市民一起走进特困家庭。如果您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您的孩子想要参加这次的活动,请与我们联系,报名热线96096。
参与互动(0) | 【编辑:刘羡】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