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爱儿罹患恶疾小肠被切大半 慈母欲捐肠为子续命

2011年01月26日 15:30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是他的母亲,就是用我的心脏,乃至生命,能换回他的健康,我也愿意。现在,儿子的肠子被截去了大半,我愿意用自己的肠子,续起儿子年轻的生命。”1月24日,面对记者的采访,耿秋云长跪不起。慈母的心声,让在场的村民和记者的心久久地揪扯着。

  丈夫、大儿子,已先后患癌去世。如今,她的二儿子又身患侵袭性纤维瘤(肿瘤的一种),小肠被截去大部分。这个寒冬,灵石县静升镇苏溪村的耿秋云家贫寒交困。”

  山村里她独自撑着整个家

  7岁的大孙子去了学校,两个孙女围在重病中的二儿子身边,念着字母,唱着儿歌,浑然不知家中的困境。

  拥挤的窑洞内热腾腾的火炕上,蜷缩在厚厚的被子中的郑全,享受着母亲的抚摸和呵护。

  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孙子、孙女,照顾着重病中的儿子,耿秋云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带去暖意。但这样的温暖郑全还能享受多久;三个少不更事的孙子、孙女,今后的日子如何打发等,成了耿秋云心中的牵挂。

  耿秋云今年56岁,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13年前,孩子们尚未成家,丈夫便身患肝癌永远离开了这个家。从此,她独自支撑着这个家。2007年,女儿出嫁,两个儿子也相继结婚生子。

  但生活的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2007年夏天起,耿秋云的大儿子郑强患上了肠癌。大儿媳看着这个频遭劫难的家,一跺脚留下4岁的儿子,和郑强离了婚。

  三年里,一家人虽然借遍了能借的地方,筹措了十万余元,两次为郑强手术,却还是没能留住他34岁的年轻生命。

  困苦时她想将自己的小肠移植

  再次的不幸,发生在2010年8月。

  在村委五千元的资助下,郑强的后事总算顺利办完。郑全送走了哥哥,才忽然发现,自己每天吃过饭后,来不及休息就想大便。

  当年8月25日,郑全背着母亲到灵石县人民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右下腹肿物待查。几天后,他来到山西省肿瘤医院,专家经仔细检查后表示,他患上了严重的侵袭性纤维瘤病。

  家中的三亩口粮田,一亩多已被当地建设公路时征走,仅剩的一亩多地,一年的收入也不足千元。两个女儿,一个6岁,一个4岁,家中十多万元的外债还一分钱没还。郑全看着手中的病历,不想再让苦命的母亲为难,偷偷地和妻子商量硬撑下去。

  妻子闻听此事,如同五雷轰顶,呆在了地上。一个漫长的不眠之夜后,郑全的妻子做出了痛心的决定:让婆婆耿秋云陪郑全看病,她则赶往外地打工,“能赚几个算几个。”“二儿媳到了外地。我不得不厚着颜面再次找到女儿、妹妹、亲友等,挨家挨户地借来6万多元,送儿子到省肿瘤医院做手术。”耿秋云哽咽着,强忍着眼泪给记者介绍着。

  这次手术,郑全近4米的小肠被截去了3米多。2010年9月21日,手术后仅二十天的郑全,因再无钱交纳费用,只好回到家中静养。手术是成功的,但郑全大部分小肠被截后,每天吃五六次饭,每次也是饭一进肚子,就又得上厕所。“医生说,儿子要想活命,只能是接上一段健康人的肠子。我也想过,为了儿子,为了三个孙子、孙女,为了这个家,我愿用自己的肠子换回儿子的健康。但小肠移植一下,就得20多万元,这个家已再无能力给儿子治病。”

  说着这些,耿秋云忽然长跪在记者面前:“求求你们,帮帮我吧。我愿意舍弃自己的肠子,我愿意把家中仅有的两间窑洞抵押。谁能帮我们渡过难关,他就是我们家永远的恩人!”

  艰难中她忘不了好心的村民

  在赶来观看的村民帮助下,记者费尽力气,终于将这位慈祥的母亲扶起。

  狭小的窑洞内,一时间只留下了耿秋云强忍着的哭泣声。就要过春节了,窑洞的墙壁上,鲜红的中国结格外醒目。地上的一张板凳上,郑全的两个女儿瞪着稚嫩的双眼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但耿秋云不知二儿子刚刚三十出头的生命,还能坚持多久。“唉……我已无所谓生,无所谓死,只愿好心人能收留哥哥的儿子和我的一对女儿,别让母亲再劳累。”郑全说过这句话,便难过地闭上了双眼。

  郑强生病后,村民们看着耿秋云太苦,便一百、二百,三十、五十地送来点钱,帮助一家人度日。“大儿子的丧事是村委出钱帮着办的。二儿子生病后,村里又派人送来2000元。村民的好、村里的资助,我都记着。盼只盼,二儿子能够在好心人的资助下,顺利把我的肠子移植!”耿秋云说。“问题是,就算有谁帮忙,你的肠子被移植后,你怎么办?”听着她的话,记者还是问出了不忍谈及的话题。

  听着记者的话,耿秋云呆住了。良久,她又一次次对记者重复着:“小肠能移植,我不怕。医生说,移植一半,我照样健康!再说,就是我走了,只要儿子健康,这个家就有希望。等儿子恢复健康了,我愿意和他一起,将这辈子全部献出,赚钱谢恩!”

  本报记者 任俊兵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