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焦点版刊登了网店销售“爱心猪肉”一文后引发各界关注。
社会学家称:网上做善事 监管很重要
关注网络慈善
本报1月24日焦点版刊登了网店“爱心猪肉”生意兴隆的故事,在网上买一份猪肉,可以让贫困山区的孩子饱一次口福。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家网店的店主“信天谨游”还联手众多网友,做过多个网络助学项目。自2000年起,他联系朋友在偏远山区捐建小学,从朋友逐步发展到网络,动员网友共同捐建学校、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至今已在云南、四川修建107所山村小学、加固6所小学、修建13条山路、网友一对一资助了106批2300多名学生。
无独有偶,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贫困山村,40岁的小学女教师刘发英扎根乡村小学18年。2005年以来,她用“英子姐姐”的网名,利用休息时间开展网络助学。
有了网络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
在山区助学,会不会有不愉快的事?“信天谨游”介绍,有些热心朋友看到学生因贫辍学,就呼吁网友一对一资助,把钱汇给校长,却被挪用,连捐助的校车也被校长私用。
同样是依靠网络捐助,为何在这里却出现了令人沮丧的结果?“信天谨游”分析,他们犯下最严重的错误,就是过于依赖网络,没有结合当地实际,选人不当。
他认为,助学仅有爱心不够。有些朋友旅途中看到山区艰苦,被打动后伸出援手,轻率委托当地人转交善款。
“钱最敏感,如果受委托人有私心,很容易流失。所以,在当地选一个可信赖的人,要长期考察。”他解释,“切忌一受感动就盲目资助。如果当地有人对你好,不能以此作为信任的理由。他在当地信誉如何?能否胜任此项工作?是否善于团结人?是否赌博?都要慎密调查,才能下结论。”
在山村工作、生活的“英子姐姐”,也没有只停留在网络的层面,而是多次奔波于贫困学生家庭之间,不厌其烦地走访、回访,了解真实情况。去年暑期,她与当地多名志愿者组成助学小分队,跑遍全县11个乡镇,收集贫困生信息,整理后发布上网。
捐助者可成立监事会全程监督
“信天谨游”分析,善款被挪用,还有另一个原因:缺乏监管。“活动组织者应当及时返回当地落实捐助,有责任和义务去监管、调查资金的使用情况。”
这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上海市未来研究会理事长邓伟志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随着“网络慈善”模式日益普及,可能出现一些乱象,匿名的虚拟世界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骗取网友善款。“监管尤为重要。献爱心的捐款者可以隐去个人信息,但组织者、收款者的详细信息,每笔捐助的数额和去向,都必须透明、公开。”
邓伟志建议,由捐款者选派代表成立监事会,监督网络慈善的全过程。另外,活动组织者还应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英子姐姐”的网络助学团队,已吸引21个人志愿加入,其中就包括1名职业律师,此外还有退休干部、中小学校长、网站管理员、摄影爱好者、作家等多名志愿者。
身为团队领头人,她一直很重视并自愿接受来自网友的监督。例如,多次走访学生家,向捐助方提供贫困学生的照片、家庭住址、学校负责人的电话等信息;有网友还是不放心,提出与受助学生视频聊天,她就请学生到家里,配合对方。
不管线上线下助学心态都要稳
邓伟志分析,与实体慈善组织相比,依靠网络行善,方便快捷,互动性和亲和力更强;但个人业余做网络慈善,时间有限,影响范围较小。
“英子姐姐”网络助学6年,由她发起、各地网友一对一资助400多名学生,都集中在长阳县。“信天谨游”则受精力所限,临时停售16元猪肉,也无力提高慈善“猪宴”的举办频率。
对此,他们并不着急。
有朋友提醒“信天谨游”,通过网友捐款,太慢太吃力,能不能速度快点,做更多事。他回答:“慢有慢的好。助学急不得,不因为你着急,那里的贫穷就减轻几分。有些年轻人一看报道,就急忙助学,心情可以理解,但遇到困难容易受挫,甚至受到伤害。助学,保持平稳心态,更有效。”
网友“黄老邪”的话令“信天谨游”印象深刻:“我并没觉得自己有多高尚,参加助学的初衷,只是希望舒缓工作压力,寻求内心平衡。”
在长阳县,网友寄钱给“英子姐姐”后,都会收到受助学生的收条和感谢信,但通常要等2个月。她解释,农村银行网点少,只能靠汇款和寄信,中间环节较多,包括接收汇款、转交各校、通知领款、学生写感谢信回寄。即便过程繁琐,刘发英仍保持平和心态,详细记下每笔捐款来源、金额、受捐学生姓名、学校、班级、家庭成员、收入、住房、贫困原因、考试成绩、健康状况等信息,及时提供给捐助人。
无论低调高调公开透明最重要
有人建议“信天谨游”多做些宣传,以获取更多捐助,帮更多人。他却回答:“我要先养活自己,挣到钱了,才能助学。在工作与助学的选择上,我肯定首选工作。”他强调说,工作很忙,只是业余做助学,不想做大,所以不愿多宣传。
“信天谨游”行事低调,“英子姐姐”则相对高调。近年来,她在多个网站和论坛开辟助学版块,自建“英子姐姐助学网”,堪称网络红人。现实生活中,她组织网络助学团队,21名志愿者分担顾问、走访、联络、技术支持、法律顾问等多个角色,其中包括2人专门负责宣传,1名作家组织和协调深度宣传事务。
面对质疑,刘发英在网上公布了真实姓名、单位、职务、电话、QQ号和生活照。
尽管行事风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始终坚持同一个原则——确保账目一清二白,公开、透明,每一笔善款的来源、去向和使用情况都上网公布,包括具体数额、受助人名单、收条和签字……“相比于低调或高调,这些才是网友们更看重的。”邓伟志认为,无论是网络慈善还是实体组织,纯民间慈善组织或是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公开、透明都是最重要的。
做慈善实体与网络可相互借鉴
邓伟志认为,从“信天谨游”到“英子姐姐”,虽然都依靠网络开展助学活动,但在操作过程中,离不开对受助地区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只有在现实中做过充分调查、走访,回到网络世界后,才可能做出合适的判断,设计出有效的捐助方案。
“网络本身是一个工具,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做慈善活动,要想彻底撇开网络,几乎不可能;但如果只局限在网络世界,脱离现实,也做不好。”邓伟志说,虚拟世界可以和实体世界相结合,并有助于改造实体世界。
“公办实体慈善与民间网络慈善完全可以相互借鉴、合作。比如前者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详细公示善款来源、去向等信息,做到更加透明、公开,从而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后者则可通过与公办慈善组织的合作,扩大影响力,保障助学过程更规范、有序。”邓伟志说。(曹刚)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