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春节新过法:视频拜年走俏 晚辈给长辈压岁钱

2011年02月06日 13:0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电子贺卡、短信视频拜年、晚辈给长辈“压岁钱”……一些新年俗正在悄然改变传统的“过年”方式。这些新年俗虽然取代了过去一些旧习俗,但仍然承载传统春节文化的内涵,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愿景。

  视频拜年走俏

  朋友五湖四海,怎么给他们拜年?从北京回到山东枣庄过年的司文博有他的办法:“如果是长辈、老师,就打个电话问问好;同学和业务上的朋友,就给他们发发短信;很亲近的人,就视频拜年了。”

  短信拜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司文博说:“现在人的交际圈都很广,朋友五湖四海都有,生活节奏也快,不可能再像父母那代人那样,逐一登门拜 年。现在大家习惯发短信、打电话来代替,于人于己都方便。”同时,司文博也告诉记者,离得近的亲戚朋友,他首选还是上门拜年。“亲戚是越走越亲,不走就生 疏了。”

  日益发达的通信技术也给拜年方式带来了新鲜血液。济南市民陈子默今年赶了一回潮流,他用3G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给几个在外地的好朋友拜了一次 年。“在手机上看到朋友们,感觉一下子就近了好多。”相比手机视频电话的高额话费,陈子默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视频聊天给朋友们拜年。不仅免费,而且图像更清 晰,同时,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率也远高于3G手机。

  “主要是给那些好久不见的老朋友拜年,放假了大家有时间,都能上网,借这个机会加紧联系;另外,也想看看他们有没有变化。”对于那些平时不是非常熟悉的朋友,陈子默大多通过QQ、MSN发条拜年的信息,或者通过邮箱发张自己制作的电子贺卡,向他们送上春节的问候。

  压岁钱:晚辈给长辈发红包

  以前是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如今,晚辈也开始给长辈“压岁钱”了。武汉市民王雄的爷爷年近八十,住在农村老家。王雄这些年每年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到老家过春节,都要给爷爷一个红包,里边装着给爷爷的“压岁钱”。

  王雄告诉记者,小时候总是爷爷给自己压岁钱,如今自己成家立业,也该多尽孝道了。“爷爷年龄大了,不愿意到城市生活。我们不能在他身边照顾他, 就只能让他物质上过得好一点了。平时给爷爷钱,他不肯要。就只能等到春节的时候,以‘压岁钱’的名义给他。虽然他总说,应该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但他每次都 很开心地收下了。”王雄说,给爷爷“压岁钱”,一方面是在物质上给爷爷一些回报,另外也借此祝福爷爷健康、长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给长辈发“压岁钱”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很多年事已高、不和儿女住一起的老人,在辞旧迎新之际,都能收到子女带着祝福的红包。

  “钱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希望父母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的汪亢亢笑称,今年春节回家,她把半年的工资都“上缴”了。汪亢亢 今年研究生毕业,刚参加工作。她说,父母为自己操心了二十多年,自己也该回报一下他们了。她认为,压岁钱本身就带有祝福平安、健康的意思,自己现在有能力 赚钱了,给父母一点“压岁钱”,希望他们健康平安,自己也好放心在外工作。

  旧瓶装新酒,新年俗继承传统内涵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不仅拜年和发压岁钱的方式在改变,很多传统的春节过法也有了新的版本,如:很多家庭年三十的晚上到酒店吃团圆饭;一些家庭趁长假外出旅游“过节”;除夕夜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这些新年俗,丰富了过年的方式。

  与此同时,一些旧年俗淡出城市部分家庭。倒贴的“福”字、对联、年画、灯笼等传统春节符号,在一些年轻的家庭中难以找到;很多家庭不再守岁……

  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认为,新年俗的盛行,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一个很自然的结果。张士闪介绍,传统的春节习俗产生于农业社会,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的交际圈扩大了很多,于是就出现了短信拜年、旅游过年、晚辈给长辈发“压岁钱”等新年俗。

  张士闪说,年俗只是过年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传统年俗还是新年俗,都蕴含着人们对于家庭和新一年的情感寄托。改变的只是过节的外在方式,新老年俗承载的文化意义和民族精神内核并没有发生变化。

  但同时,部分新年俗也让他感慨。张士闪告诉记者,年三十当天,他手机就一刻都没停过,各种拜年和祝福的短信几乎将他手机内存空间占满,许多短信 除了换个名字,内容一模一样,一看就是抄来的。张士闪认为,春节是一个人与人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时间,需要用心和感情来过,切莫让年俗流于形式,而忽视其中 蕴含的文化和情感意义。(记者王海鹰、陈灏)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