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启动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洞庭湖江豚数量总体仍呈下降趋势。专家预测,如果现状依旧,在未来15年内江豚即将灭绝。
到底是什么在威胁着江豚的生存?洞庭湖江豚,难道真的无法逃脱短期内即将灭绝的命运?
总体数量下降 江豚现状濒危
长江干流曾是豚类最理想的栖息环境,但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长江豚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白鳍豚和长江江豚都是生活在长江里的珍稀动物。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20年来,长江江豚种群量快速衰减,它们仅分布于部分长江江段,以及与长江相连的洞庭湖和鄱阳湖这两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中。
2月12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正式公布今年年初洞庭湖江豚考察结果。这次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组织的江豚调查活动,吸引了来自各行业的志愿者代表。他们首度与科学家和来自林业、渔业、环保等相关行业专家,首次在洞庭湖区域使用水下声呐系统开展监测,借此更科学地了解洞庭湖江豚的数量和分布状况。
位于东洞庭湖的岳阳市洞庭湖大桥至城陵矶三江口水域,是洞庭湖与长江的连接处,这片水域是洞庭湖长江江豚群体和长江干流江豚群体进行迁移和交流的唯一通道,在长江中游江豚保护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里并没有监测到长江江豚的活动踪影。
在岳阳市至岳阳县鹿角镇水域,调查人员共观察到5次、7头次江豚。这片水域,尤其是煤炭湾水域历次考察都可以观察到长江江豚,但是这次的分布密度不如以往大。
横岭湖自然保护区是洞庭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观察到长江江豚分布。当地渔民称,在丰水期,那里有较大群体的长江江豚活动,在枯水期湖区变浅,不适合长江江豚栖息,没有江豚活动。
记者了解到,这次历时25小时,行程约170公里的考察,共记录到江豚48次,106头。
“这次考察结果表明,洞庭湖江豚数量上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总的趋势仍在下降。”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说。
此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已于2009年、2010年,在洞庭湖、长江水位最低的1月中旬,开展了2次江豚同期调查,江豚生存状况都不容乐观。
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项目办公室官员蒋勇介绍,根据物种的特殊性和代表性,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全球优先确定十三个旗舰物种开展保护,中国的大熊猫、虎、雪豹和江豚是其中的四种。
气候变暖和各种人类活动对江豚生存环境影响巨大
作为通江湖泊,洞庭湖一直以来就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随着长江干流环境的不断恶化,洞庭湖对长江江豚保护的意义更为突出。但近几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洞庭湖江豚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和航运、渔业、污水排放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各种人类活动对洞庭湖环境的影响巨大。
王克雄分析说,全球变暖对长江江豚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气候威胁江豚的生存。全球变暖会引发一系列的极端气候。2009年8月以来,湖南持续晴热,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伏秋连旱。长江流域干支流来水明显偏少,湘江出现历史最低水位,加上三峡蓄水下游水位偏低的影响,洞庭湖水位大大低于历史同期。这就使得湖区适宜长江江豚生存的空间缩小,江豚的分布更加集中,增加了长江江豚在湖区生存的难度。
“采沙作业影响长江江豚生存。”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一般而言,采沙作业对长江江豚的生存威胁主要包括采沙作业产生的巨大噪声破坏江豚声呐系统,采沙作业改变河道水文和河床形态,增加江豚生存难度,密集的采沙作业阻隔不同水域的江豚迁移和交流等。”
记者采访了解到,采沙作业一直是湖区长江江豚生存面临的威胁之一。湘江上游8公里至屈原镇历来是江豚活跃区域,但这次仅观测到1头江豚。据调查人员实地调查,这段水域有3个极为密集的挖沙作业区,一是湘江上游约10公里处,共聚集有8艘挖沙船作业;二是屈原镇下游约3公里水域,聚集有23艘挖沙船;再就是屈原镇上游约2公里水域,聚集有7艘挖沙船。
一些渔政部门专家认为,非法渔业影响洞庭湖的长江江豚生存。在洞庭湖中,电捕鱼、定置网作业是导致枯水期江豚死亡的直接原因。
渔民从事电捕鱼的作业区通常是江豚的分布区。电捕鱼的电场不但能击毙不同大小的鱼类,而且能击毙江豚,显然,在这些水域进行的电捕鱼作业,自然增加了伤害江豚的几率。
保护和管理并重 营造良好环境
洞庭湖江豚生存状况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中国专家曾提醒对长江江豚的保护应该未雨绸缪。在1993年召开的南京白鱀豚保护评估会以及1997年在香港举行的白鳍豚保护会议上也都同时提到了长江江豚的保护问题。目前,建立保护区、人工和半自然养殖基地是我国淡水豚类研究和保护工作最重要的策略。
“我们对江豚虽然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和救护,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行动也在长江流域6个保护区大力开展。但我们也知道,我们对江豚了解还远远不够。”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项目办公室官员韦宝玉说,“要改变江豚目前恶劣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摒弃部门、地域的界限,站在流域的高度,部门与社会携手,真正保护好江豚与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岳阳市——鲶鱼口的水域是江豚重要的栖息地,种群数量比较大而且稳定,但是目前水域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法律保护,存在过度渔业、航运以及商业采沙等活动,对豚类栖息地的影响严重。项目组通过多年考察认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级别,加强保护区渔业管理迫在眉睫。他们建议当地政府尽快将这片水域列为省级江豚自然保护区。
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启鸿则认为,除了提升保护区级别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保护区管理,尤其是加强对非法渔业活动的控制和打击力度。他建议在洞庭湖中目前的江豚保护区范围执行严格的非法渔业活动控制政策,严格禁止在部分水域从事电捕鱼和使用定置网。
记者在岳阳市采访时,当地一些环保人士建议,加强对商业采沙的管理,利用沙坑作为江豚避难水域。他们介绍,洞庭湖部分水域商业采沙存在着无序、无限制的状态,严重影响江豚的生存。合理的管理和有控制的商业采沙,既有利于湖区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也有利于湖区航道的稳定。
针对全球变暖现象,蒋勇认为,如何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做好江豚的保护工作将会是今后江豚保护工作的重点,因此,应建立紧急气候预警方案,加强极端气候下江豚的保护。他认为,应在洞庭湖水域选择合适的、相对封闭的水域开展江豚的迁地保护,建立江豚迁地繁殖群体。(黄兴华)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