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行乞供养大学生 贵州乞丐村寻求自我救赎之路(图)(3)

2011年02月17日 13:37 来源:金黔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片来源:金黔在线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丐村”声名后遗症

  尽管近年来外出乞讨的人员逐步减少,是个别村民的行为,但“丐村”的标签却并没有因此而抹去,反有愈演愈烈的势头。“板溪乞丐”甚至成为一个乞讨的标准通行证,出现形形色色的外地人假冒进行乞讨情况。

  前几年在厦门、广州等地集中出现的行乞现象,乞讨者的籍贯不停地指向凯里板溪。在外界零碎事件拼接的图景里,寒暑假期间带着孩子到外乞讨,成为这一片区留给人们最常见的场面。

  面对这样的现状,村主任杨再彬有些无奈。“的确有人依靠乞讨回家盖上了一间房,但这只是极个别的人。”杨再彬说,据他了解,对于大多数有乞讨经历的村民来说,都不是一件舒坦的事情。

  对于有着7000多人的板溪片区来说,即使是外出乞讨人数最多的时候,也只是村民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外界却为此给村庄所有百姓贴上了好吃懒做,慵懒富足的标签。

  “至少板溪还并不是向外界传言的那样,通过讨钱发财了。”板溪片区工委书记罗建州说,尽管这几年加大发展和扶持力度,板溪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但2010年板溪片区的人均收入也只有800多元。

  罗建州说,现在还不能保证,完全杜绝了村民在外乞讨的现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外出乞讨的人已经非常少了。因为以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接到民政部门电话接遣返乞讨人员,现在已经没有了。

  让杨再彬和村民们更为郁闷的是,尽管近年来外出乞讨的人员逐步减少,是个别村民的行为,但外界带上的标签却并没有因此而抹去,相反还有愈演愈烈的势头。“板溪乞丐”甚至成为一个乞讨的标准通行证,出现形形色色的外地人假冒进行乞讨情况。

  “有的连口音都完全对不上,也敢冒充。”杨再彬说,去年他听说有6个人在外地乞讨,被当地有关部门遣送时,竟然都说是板溪人,结果查下来全来自四川。

  这样假冒的故事屡见不鲜,每隔一段时间,板溪工委办公室总会接到外地民政部门这样的电话:这里有几个你们地方上乞讨人员,请予以接洽遣返。但核对下来的结果,都是在板溪都是查无此人。  

  自我救赎的正名路

  “勤劳才能致富,乞讨不会发财。”当地在努力控制外出乞讨,采取一系列发展当地经济的举措。同时也在为正名,完成自我形象的救赎,探寻有尊严的生活。

  自从2004年孩子假期出去乞讨被媒体曝光后,板溪片区一下被推到风口浪尖。昔日偏僻的村寨一下涌来不少媒体记者,让大多数没见过世面的村民实在觉得稀奇和热闹,村主任杨再彬却总觉得有些抬不起头。

  就在外界的一片质疑声中,当地有关部门开始采取行动。在努力控制外出乞讨,采取一系列发展当地经济的举措。同时也在为正名,完成自我形象的救赎,探寻有尊严的生活。

  “一直以来,凯里市委市政府就在努力加强对这一片区的发展扶持力度。”凯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定杰说,在板溪片区三个行政村专门设立一个副科级的工作委员会,完善管理体制,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大力解决好这个问题。此外,一个由副市长带队,凯里民政,农办、财政多个部门的工作组,也在全力抓好这项工作。并采取整村推进,一对一帮扶的模式开展工作。

  “我们首先是要让老百姓安定下来。”罗建州说,因此改善当地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被提到一个很高位置。仅2007年,在板溪平丰村就投入20万元的资金,进行村寨人行步道、桥梁和消防水窖等基础设施建设,而随着扶持力度的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一些种养殖项目也加快推进的脚步。

  “我们板溪片区的小地名,大多取名干田冲、干田坝、大枯、小枯,都是一些缺水的地方。”杨再彬说,整个板溪有80%的土地都是“望天吃饭”,只要稍微一干旱就歉收。

  事实上,和受到交通不便的影响一样,缺水的问题同样困扰着板溪的发展之路。由于缺水,很多种养殖项目很难发展。杨再彬说,只要能把灌溉用水解决,不少村民都愿意留在村里,准备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等项目,在家里同样能挣到钱。这样一来,不出三四年,就不会再有人出去乞讨。

  罗建州说,老百姓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要一下子杜绝有一定难度。经济发展的同时,转变思想观念也很重要。为此,在去年的时候,工委还专门请广告公司制作不少宣传标语在村子四处悬挂,像“勤劳才能致富,乞讨不会发财”类似的标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采取奖罚并用的方式,来对村民进行引导。”杨再彬说,只要打听到有哪家不听劝阻,继续外出打工,那么他当年申请危房改造就会受到影响,直到不再出去乞讨才有资格。

  自从上次尴尬的乞讨之行后,村民王世贞没有再受外出村民的鼓动,而是留在家里盖房子。作为不再外出乞讨的奖赏,板溪工委为她最终申请到1.5万元的补助。

  今年春节,王世贞搬进了70平米的小平房。尽管这时还家徒四壁,但她决定不再乞讨,要靠自己的双手换来各种的家具和电器。

  罗建州说,他们现在安居了,接下来要考虑百姓乐业的问题。板溪工委接下来为王世贞一家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展项目。最终让她家走上富裕的道路。在外出乞讨的村民之中,树立起一个榜样。

  前段时间,罗建州犹豫着是否在前往板溪的路口,树立一个大大的标志牌:板溪欢迎您!这个念头被上级打消了。

  和这位上级的担忧一样,这时的板溪还没有足够勇气面对外界:这下倒好,自家竖起指路牌,让外界特别是媒体记者找上门来。(贵州都市报 记者 徐子敬)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