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丈夫出狱20年后 妻子捐助残疾服刑人员

2011年02月18日 14:0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罗秀给残疾服刑人员送日常用品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年前,高位截瘫的残疾服刑人员小孙离开成都市大邑县新源监狱后,家庭陷入困境。他的妻子给监狱写了一封求助信,对方不仅送来帮扶金,还帮他家申请营业执照做起饮水机批发生意。

  20年后的2月16日,生意小有起色的老孙让妻子罗秀专程赶到监狱,送去日常用品,专项资助残疾服刑人员。

  14名残疾服刑人员接受捐助

  16日上午,新源监狱,14名残疾服刑人员坐成两排,罗秀将毛巾、香皂、笔记本等生活用品一一递到他们手中。

  “希望你们用毛巾将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忘记过去的不愉快,积极面对生活。”罗秀说,这些东西虽不贵重,但饱含着真情。她过去也有一段不幸的经历,在社会的帮助下才渡过难关。

  残疾服刑人员双手接过捐助品,将毛巾折叠整齐,一字摆在面前。

  “这次探望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心中充满了悔恨与感动。”服刑人员张小明说,由于身体残疾,又面对漫长的刑期,他入狱后感到绝望、自卑。罗秀素昧平生,专程来看望他们,让他感到很温暖。

  狱警夏晓琴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接受捐助的14名服刑人员身体都有明显残疾,他们中有的人得不到家属的认同,多年没能见到亲人。

  残疾服刑人员王成的家人,有一年多没来探过监了。其间王成给父亲、妹妹写过12封信,但都石沉大海。

  “每当想起家人,我就特别自责。是我当初不争气,屡教不改,伤了家人的心。”王成说,罗秀的探望让他想起38岁的妹妹。他妹妹在新疆工作,1年多没见面了。

  捐助者:监狱助我走出困境

  罗秀在捐助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1991年,从新源监狱接回高位截瘫的丈夫时,她才25岁。丈夫卧病在床,婆婆因积郁成疾撒手人寰,家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到她身上。

  当时乡里很多人从沙土中淘金,她没有特别的谋生技能,就到田里背沙挣钱。从早背到晚,衣服被汗水湿透,一天只能挣5元钱。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她还要回到家中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给他清洁身体、换洗衣服。

  后来,罗秀10岁的儿子要开学了,她东拼西凑也攒不齐学费,只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监狱写信反映困难。

  监狱给她汇来几百元钱,还联系学校帮她免减了儿子的部分学费。

  “过去的事不堪回首,但监狱给了我很多帮助。”罗秀说,新源监狱先后给她捐助了几笔钱,并协助她申请了营业执照,她靠卖小百货挣钱,渐渐摆脱了困境。

  今年,罗秀与人合伙,做起了饮水机批发生意。

  残疾服刑人员其实更需关爱

  新源监狱监狱长陈小平说:

  “以往有很多服刑人员表现好,得到减刑后提前释放,或申请了保外就医,他们走时都很感激监狱。但毕竟服刑是一段不愉快的回忆,很多当事人和家属都不愿主动提起,也从来没有人在出狱多年后,还到监狱来捐助。这次老孙的捐助,让我很感动。”

  罗秀说,此次捐助还有一个特殊原因。20多年前,丈夫在新源监狱服刑,同村的朱明明也关押在那里。由于朱明明的母亲晕车,不能到大邑县探望儿子,罗秀就在探望丈夫之余,顺道探望朱明明,给他带去家人的问候。

  罗秀说,“当时朱明明长期见不到家人,很孤单,见到我很高兴,后来还给我寄了感谢信,说把我看成是他的亲人。后来他刑满释放,回家乡成家立业了,老远看到我就喊‘姐’,比亲弟弟还亲。”

  这段经历让罗秀觉得,很多残疾服刑人员入狱后,家人长期不去探望,会导致他们丧失追求新生活的信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时,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帮助,更是心灵的抚慰。

  “他们比正常人、自由人更需要社会的关注,需要外界有人来看他们。有时可能只是一句问候、一个眼神,都会让他们感动很久。”罗秀说。

  监狱春节帮扶61名服刑者

  新源监狱副监狱长余霖川介绍,新源监狱在押的残疾服刑人员中,有人“多次进宫”,有人家境贫寒,有人年事已高……个别服刑人员可能已经被家人放弃了,长期无人探监;还有的残疾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家人不愿接纳。

  去年,一名残疾服刑人员刑期满,家人接到通知后没来接他,狱警把他送到家门口,家人也闭门不见。监狱只得联系当地政府,通过做其家人的思想工作,才把这名残疾人接回了家。

  “社会上需要关爱的群体很多,很多时候,服刑人员被遗忘了。这次老孙夫妇送来慰问品,包含着社会沉甸甸的关爱。”余霖川说,每年春节前夕,新源监狱都要向那些无亲属、长年无人接见以及生病住院的服刑人员送去春节慰问品和生活必需品,更送去监狱的一片关爱之情。这能安抚他们孤独的心灵,稳定监狱的改造秩序。

  今年春节期间,监狱就帮扶了61名服刑人员。(文中服刑人员及家属均为化名)(曹一莎 刘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