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农民工“来京现找” 二代农民工要求比父辈高
用工不荒 招人挺难
从2月6日(大年初四)到本月20日,通过公路、铁路抵京的务工人员大约280万人,与往年相比未见减少。其中30万人并无明确的就业目标,这一“来京现找”群体同比增加了三四万人。
市人保局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京城行业企业确实存在招工难现象,但远未到外地那样需要“抢人”的“用工荒”地步。二代农民工对于岗位、企业和生活有着比父辈更高的要求,是部分企业招不到人的主要原因。
民工样本
26岁小夫妻 毕业即留京
26岁的小夫妻小朱和小郑衣着干净,在北京西站熙熙攘攘的民工流里格外显眼。他们俩昨天是到西站接回家过年的父母回京。
这一家四口是典型的两代农民工——老两口当初来京打工是为养家糊口,后来1996年把孩子也接来上学;儿子毕业后再没回去,目前给一家餐馆打工,他的老婆小郑在超市做促销员。
小朱说,老家工资低,像刷碗这类的低端活计,每月只有五六百块钱;而北京同样的活,工资能高出八百甚至上千元。看着西站广场上摆的招聘启事,小夫妻低声交谈,不是嫌工资少了一些,就是觉得离家太远。
“北京物价高哦,我们四个人的房租一个月就要1000块!”小郑扯扯老公的衣袖,“咱们回去再上网找找吧!”
40岁老民工 想涨300元
一位40多岁的“老”农民工凑上来,看着招聘启事。
他说自己以前曾在建筑工地干小工,一天100元。但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年前在石家庄给人开电梯,每月1200元;“现在想在北京找个电梯工,管吃管住的,一个月1500到1600元就行。”职介的工作人员问他有没有电梯维修等手艺技术,这位老师傅茫然地摇摇头。
业内分析
结构性顽疾 供需不合理
一边是扎堆等主顾的来京农民工,一边是急得跳脚寻伙计的老板——从六里桥民工市场到设于北京西站的帮农民工找工作的“春风行动”主会场,短短的1000米就这样“隔”开了劳资双方。
这正是本市就业市场的痼疾——招工想要的人,跟求职的人“对不上号”。
与往年相比,今年外来农民工数量并未出现异常波动。市职介中心主任刘小军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共采集岗位5.6万个,其中近七成对技能要求并不高。
“从数据上以及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本市并不存在‘用工荒’,但部分企业行业的确有‘招工难’现象。”刘小军指出,招工难还是源于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二代工” 求职更挑剔
市职介中心另一位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正在进行的抽样调查上看,来京务工的农民工中,“80后”的二代农民工占了七成左右,已经升为农民工就业市场的主力军。
“新一代农民工中相当一部分在城市长大,比父辈更注重自我,注重权益保护,注重发展前途,并很难回归土地。”这位负责人建议用人单位特别是招工难的企业在提高工资的同时,应注意改善工作环境。
特别关注
农民工工资约上涨一成
市职介中心主任刘小军分析说,目前本市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红利或将到期。此时若不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工资待遇,招工很难有优势。
市职介中心负责人昨天表示,本市正在研究与河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进行劳务合作,建立劳务基地,定向引入劳动力。这位负责人表示,会尽快把本市的相关招聘信息与外省市进行联网,以便外来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可以了解到本市的用工信息,下一步还将研究建立劳务基地。
他同时提醒务工者,北京的企业比较保守,“开出来的往往是最低工资,有了经验,工资自然会涨。”打工者拿到的实际工资一般都会比承诺的最低月薪高。据劳动部门统计,随着本市最低工资提高到1160元,全市农民工月薪平均上涨了一成左右。(北京晨报 姜葳)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