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周锐)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种植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了中国小麦应对干旱的能力。在两场“及时雪”后,北方小麦主产区的旱情已得到缓解,小麦今年应不会减产。
去年冬天以来,中国山东、河南、河北等冬小麦粮食主产区遭受持续干旱。小麦现货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人们担心,小麦减产的隐忧,将推高社会的通胀预期,加大物价上行压力。
“市场对小麦减产的预期主要源于信息的不对称”,王海波表示,作为河北省农科院小麦抗旱领导小组组长,他近段时间已多次带领专家前往抗旱第一线。据调查,由于选种对路、播种质量高、冬前管理到位,河北省大部分麦田对当前旱情有着较强的抵御能力。山东、河南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王海波表示,目前受旱情影响严重的,主要是播种没有做好或浇水不当导致土壤干裂的一小部分麦田。而在两场“及时雪”后,这些麦田的旱情也已得到缓解。从现在情况看,今年的小麦仍很有希望迎来一场丰收。
王海波强调,在通胀预期升温之际,各方不宜再过度炒作旱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不炒作绝不意味着不重视。王海波指出,十年九旱、冬春连旱的情形,意味着干旱对冀、鲁、豫等小麦主产区来说已成为一种“常态”。官方应该化被动应对为主动防御,依靠水利设施,解决降水和作物生长不匹配的问题。
王海波指出,在小麦主产区,麦田灌溉有关的水利设施已经欠账多年。当务之急,应该动用财力,对桥、闸、涵、渠、蓄水池等设施进行修缮,对大型灌区的麦田进行应急灌水能力的配套。(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