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五旬农民工筹书两年返乡开“农村图书馆”(图)

2011年03月08日 17:2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来自河北贫困县赞皇县曲江村的赵东其,是北京数百万农民工中的一员。59岁的他在良乡一处工地上做仓库保管员,满身尘土、满脸皱纹、满手老茧以及那吐字不清又发音难懂的方言,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是个有故事的人。然而,他的精神世界里真的有故事。他是元世祖忽必烈时代著名外交家赵良弼的后人,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高中生,他有个梦想就是创办“农村图书馆”,让乡亲们免费看书,因为他认为,农村落后就是因为文化落后。

  两个月前,本报在《微新闻》栏目中报道了老赵为梦想而求书的事儿,北京市民和老赵的老乡紧急帮忙筹书。近日,记者跟随老赵将3000多本书送回了家。3月6日,“农村图书馆”开馆,老赵代表乡亲们向北京市民致谢,他希望大家还能把不需要的书便宜卖给他,“图书馆步入正轨后我还回北京打工,为了赚钱买书。”

  老赵想办图书馆

  去年12月23日,老赵给本报打来电话说,他从小就爱看书,那时要跑几十里路去借书看。现在生活好了,可乡亲们仍不舍得买书。他觉得,农村落后就是因为文化落后,所以他想建个农村图书馆。来北京两年了,他在书摊上低价买了近千本书,可他钱不多,所以希望北京市民把不看的书低价卖给他。消息见报后,心理专家宗春山、作家出版社编辑张月寒及众多市民纷纷帮忙筹书。春节前,凑到了3000多本。

  筹书两年不回家

  2月底,一直出钱出力赞助老赵的同乡、解放军石家庄白求恩军医学院政委赵彦军又赞助了两辆车,帮老赵送书回村。记者和老赵同行4个多小时,到达曲江村。“两年没回家了,他这人好面子,凑不到书、办不起图书馆,他就不回来。”老赵的妻子偷偷地告诉记者。邻居、朋友、同姓长辈以及赞皇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侯建军和县一中美术老师、知名画家田春书也相继赶来,帮忙卸书。

  “老赵早就是我们县的名人了。”同乡们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末,村里出了3名高中生,老赵就是其一。“他就是个书痴,一直想建个图书馆。”2005年底,老赵就办过图书馆,同乡资助了一间40平方米的平房,他连买带募集了5000多本书、10多种报纸杂志,周边的村民都来看书,“连学校和县高中的老师也来借书,因为老赵的书很丰富。”老赵的创举可谓轰动全县,可是撑了两年多,老赵没钱了,只好闭馆。但老赵坚信,图书馆总有一天会再办起来。为了赚钱,老赵进京打工。

  开馆梦想终成现实

  老赵家的外墙挂着一个白酒盒做成的收报箱,里面有份报纸,全村独一无二。“这是女儿给我订的,以前都不支持我办图书馆,现在她们思想进步了。”老赵美滋滋地说。老赵家共三间正房,一家五口人挤在两间房里住,另一间堆满了箱柜和书架,箱柜里都是书,“这间房将用作图书馆。”老赵说,图书馆定名“赵良弼图书馆”,因为他的家族是元世祖忽必烈时代著名外交家、教育家赵良弼的后代,为发展教育,赵良弼倾家产置学田五十顷,“我们后人有责任传承。”

  老赵坚信,一个人哪怕只读一本书,也有可能改变命运,改变落后的思想,改变落后的农村。3月6日,图书馆开馆了,大女儿答应帮忙照看,老赵将继续回京打工,“一边打工一边赚钱买书,希望北京市民还把不需要的书便宜卖给我。” (李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