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博士为办乡村图书馆肄业 不被理解出走六年(图)(3)

2011年03月14日 15:04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我身上,三哥看到了中国农民的缩影”

  曹继华走后三个月,村里一个孩子在离曹家小河村15公里的浮来山下放羊,在一棵银杏树下发现了一个塑料包。塑料包里,整齐地包着小河图书馆借阅记录、押金单据。

  孩子把这个塑料包交给了曹家人。曹向荣知道,三哥回家后,就喜欢到浮来山下坐坐,这里清净,他能想点事儿。

  再有关于曹继华的消息就是,有人说,2006年,曾在内蒙古见过曹继华……

  76岁的曹淑令现在已不常去图书馆,到了那个地方,他心酸。

  曹继华出走后,曹向荣给三哥的好友崔晓君写了一封信,“都说三十而立,我三哥已经三十多了,既没成家也没立业。我爹说他走到现在这个地步,真是活该。我对他也是又气又爱。”

  在曹向荣眼里,三哥很聪明,但书呆子气重。不过,他从心底里感激三哥,“要是没有三哥,我现在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靠天吃饭;或者,离家很远外出打工……”

  1990年,曹向荣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整天混日子。那年,三哥考上北京的大学了,一直往家里寄《读者》、励志的书籍,鼓励他自学成才。

  慢慢地,曹向荣也愿意看书了,掌握了一些饲养知识,又通过后期培训,成了一名兽医。

  曹向荣接手了三哥留下的图书馆,妻子极力反对,“村里人都靠养鸭发财致富,你怎么把图书馆当正事干了呢?”

  越是反对,曹向荣越能理解三哥当年的心情。邻村的学生经常骑自行车赶来借书,遇到他外出给牲畜看病,学生们一等就是两个多小时。

  “只有坚持下来,才能对得起三哥。”曹向荣说。

  在图书馆的办公桌上,4本厚厚的“借阅归还记录本”已经泛黄了。这些记录中,最早是曹继华的笔迹,再后来是曹向荣的。现在,曹向荣13岁的儿子曹燕京也帮着记录。

  “中外名著、学习资料、杂志……”曹向荣翻着记录本说,“大部分借给中小学生了。”而村民,也只有在庄稼和果树遇到问题时,才会到图书馆翻翻书,寻找解决办法。

  现在,小河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除了先前曹继华从海南、北京等地寄来的3000余册书外,更多的是靠社会各界捐赠,这些捐赠来自于曹继华的老师、校友,以及湖头镇政府、沂南县图书馆、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

  书越来越多,屋子显得更加狭小。侄子不可能一直在外打工,早晚会回来,图书馆迟早要挪地方。

  曹向荣计划盖6间大瓦屋,专门当图书馆用。再盖上2间小平房,配上几台电脑,建成信息检阅室。盖房子、配电脑、新书架……一共要花13万多元。

  曹向荣还写过一篇《书改变了我的生活》的文章,“在我身上,我想我三哥看到了中国农民的缩影。”他说,在得到知识的馈赠后,自己会尽更大的努力反馈给更多人。

  “不知道三哥会不会留意到有关小河图书馆的报道,如果我现在做的,能让他高兴了,希望他能给家里打个电话,老人都在盼望着……”采访结束时,曹向荣在车外扒着车窗叮咛记者。(记者 王逸群 王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