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知情人士称九成以上流浪乞讨者均为“职业乞丐”

2011年03月29日 15:55 来源:兰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知情人士称九成以上流浪乞讨者均为“职业乞丐”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诈骗同情”的职业乞讨者何时才能淡出人们的视线

  “帮不了、劝不走、管不住、治不了”,有一批职业乞讨者常年在城市中打“游击战”,农闲、春节是他们涌向城市的高峰期,这边风声紧就骗取“返乡”车票“游击”到另一个城市去乞讨。编造离奇身世,不断变换版本,让市民难辨真假。“诈骗同情”的职业乞讨者,除了“救”,是否也该“罚”?

  身世离奇 版本众多

  “我的哥哥去年被人杀害,尸体还被摆在家门前,母亲因此病倒无人照料,听说凶手逃往兰州,我只能带母至此……”一个中年男子跪在地上猛磕头,一位妇女闭着眼盖着棉被躺在旁边,身边的一张白纸上打印着他们凄惨的身世。从西关十字地下通道出口,走到张掖路尽头的新世界百货楼下,你会看到这样两对猛磕头的“孝子”乞讨者。如此孝心,经常能让路人为之动容。

  如此相似的场面,在相距不到千米的路段上同时上演,难道有何关系?“他们都是从安徽来的,声称自己是亲兄弟,旁边躺的是自己的母亲或者小姨,但是分开询问时,‘母亲’和‘儿子’竟然说不出对方的名字。”常年负责该路段流浪乞讨者救助的城关区民政局救助办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孝子’出现已有一年时间,有四五个中年男子轮流磕头,还雇用了几个妇女装扮生病的‘母亲’”。令人惊讶的是,从寒冬腊月到阳春三月,“孝子帮”的凄惨离奇身世更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变换版本。

  据救助办工作人员介绍,有九成以上的流浪乞讨者都是职业乞丐,“不愿接受救助,一劝就走,你一走他们又回来。”他们大多来自我省岷县、武山、漳县以及安徽、贵州等地。

  对救助劝离不“领情”

  干净整洁的宿舍和棉被,医务室、活动室有电视、棋牌、院子空地里有健身器材,有针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中心,也有30厘米高的床专门为弱残人士活动方便而准备,一日三餐按时供应,为受助人员理发、洗澡,积极联系家人并提供返乡车票。救助站尽量为流浪人员提供了家一样的温暖和关照,可是没有几个职业乞讨者“领情”。据救助办工作人员介绍,2010年全年,真正愿意接受救助并回家的乞讨者不超过5例。有时,救助站甚至被职业乞讨者所“利用”。

  被时常前来劝离和提供救助的工作人员搅了“生意”时,有些乞讨者就去救助站,骗取“返乡”车票,去下一个风声不紧的城市乞讨。经常过往西关的市民发现,“孝子帮”常断断续续地出现在兰州街头。不在兰州的这几天,他们并没有终止“工作”,而是“游击”到了西安、西宁、银川等地。临走时还给救助办的工作人员留下口信:“后天我们去西宁,明天最后一天!”

  城关区民政局救助办有7名工作人员全部都投入到流浪救助的工作中,常年在西关、盘旋路、东方红广场和五泉下广场,寻找流浪乞讨者进行救助或者劝离,几年间,他们遇到的一直是“老面孔”。

  你的柔情他们不懂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是否会给乞讨者给钱?”,八成以上的市民选择“偶尔给”,金额大多在1元或以下,“残疾类”和“老人类”的乞讨者最易博得同情,而对于乞讨者身份真假问题,60%的人认为“大部分是假的”,40%表示“难以确定”。即使真假难辨,选择“从来不给钱”的市民也不超过两成。

  但你的同情他们并不懂。一面是楚楚可怜磕头致谢,另一面却是财大气粗。“最近物价上涨,让我们要两天吧,我们请你去大酒店吃饭。”“大哥,我们给你点钱,你别管我们了。”“你们每个月能挣多少钱,还不如跟我们一起乞讨。”进行劝离时,工作人员常常遭遇乞讨者如此雷人的话语。

  日赚斗金,在职业乞讨者中并非神话。去年兰洽会期间,救助办工作人员曾将两名安徽籍乞讨者送往市救助站,查验身份和身上财物时,发现乞讨者随身就携带着3400元左右的现金。“他们常常将收到的大钱装进身上的口袋或者压在身下,面前的小碗里只留一两角。”

  职业乞讨者的“救与罚”

  拐卖儿童、组织乞讨、虐残胁迫乞讨……在高额收入的引诱下,乞讨发展成职业,已不止是骗取善良民众的钱财。救助机制不断完善,职业乞丐依旧屡禁不绝,除了“救”是否还需要“罚”?

  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乞讨者获取的是人们的施舍,双方愿意,无法算作非法占有。”兰州合睿律师事务所李保明律师说,“现行法规中对于乞讨者的‘罚’只限于组织乞讨等,但全国人大正在审议新的《刑法修正案》,其中对职业乞讨者的治理也有进一步的举措。”

  在年初解救流浪乞讨儿童的浪潮中,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关注职业乞讨者“诈骗”同情心的行为。西安钟楼、小寨等繁华地段也经常出现以凄惨身世赚取同情的“磕头帮”,为此,西安专门开通举报电话,防范乞讨诈骗者。“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但‘救’与‘罚’的界限一定要把握精准。”李保明律师说。(记者 赵文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