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清明节。对回乡扫墓的游子而言,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已成为“过去式”,因回乡费用昂贵而“近乡情怯”却成了新的拦路虎。回乡扫墓到底贵在何处?如何将“清明经济”的蛋糕做大?
“扫墓难”变“扫墓贵”
“今年去扫墓花的钱比去年多了不少,800多元扫一次墓,真的是有点吃不消。”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大四学生秋钦夫全家每年都去苏州东山杨湾公墓扫墓。“交通费是支出的大头,吃的话在墓区当地小饭店感觉不怎么贵。如果到苏州城里,可能饭钱要翻倍了。”秋钦夫说。
“回安徽老家扫墓代价真的有点大。”家住浦东新区的刘明说。他算了一下回家的时间账和经济账,发现自驾车扫墓方便但来回花费惊人,而坐公共交通,多次倒车扫墓不仅对体力和时间消耗过大,花费也不低,光是来回交通费也要500元左右。
“坐公共交通回家单程就要花一天时间,先坐动车到合肥,再倒长途客车到庐江,最后倒中巴到老家的村子里,实在吃力。”刘明说,“自驾车单程500公里,油价比去年已涨了一块钱,光来回油费就要800多元。”
费用成了拦路虎
回乡扫墓的费用昂贵,不仅因为交通费用不菲,还源于祭祀物品价格上涨和“人情费用”高企。
第一贵,交通费用贵。对不少短途祭扫的旅客来说,短途火车曾经是他们的首选。然而,快起来的列车却渐渐令回乡祭扫的价格变得不再亲民。家住杭州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周豪说,“现在回家基本还是坐高铁,要40-50分钟,虽然比动车快了十几分钟,但最低也要80元一张票。动车票只要50元左右,现在却很难买到。”
尽管铁路、长途汽车等公交方式是不少短途祭扫客的选择,但乘坐公共交通到墓区毕竟不方便,往往需要多次倒车,对家有老人、小孩的家庭来讲更是如此。但做“自驾一族”,短短几百公里过桥过路费动辄百元,93号汽油也从去年同期的每升6.41元涨到每升7.39元,“自驾族”出行的经济成本委实不低。
第二贵,鲜花涨价、祭品价格昂贵。阳阳花店老板夏海龙告诉记者,现在白色的鲜花价格涨得实在厉害。“白色玫瑰的价格比情人节还要高,白色百合的进价翻了一番。涨得最离谱的是菊花,进价翻了两番。”
第三贵,人情不可承受之重。“老家只有孩子的外婆了,所以一般去扫墓就给她买上大约500元的礼物。如果老家亲戚多的,那回家的人情费用不会比春节少,不是事先买礼物就是给红包,人情费用算是赶上半个春节了。”刘明说。
“清明经济”待开发
对古人而言,清明时节虽然常常“雨纷纷”,但也是踏青的好时光。专家认为,要开发“清明经济”,不仅需要抑制“飞”起来的费用,也需要整体规划,将其与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认为,应通过行政监督和行业协会等方式规范“漫天要价”“以次充好”等行为,提高墓区的消费质量,建设令消费者满意的墓区环境。
“清明不仅是一个缅怀先人的节日,出游踏青也是清明节里很重要的支撑部分。”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力波说,“可以考虑在这个时节增设一些短途项目,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拓展清明旅游消费的新热点,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创新消费模式。”
“清明节应是一个让人们思考生命的节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认为,踏青、相亲一样是可以在这个节日去做的事,千万不要把这个节日肤浅化了,要从人类学的角度去看生命的意义,去理解它文化的内涵。(周蕊、龚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