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融合机制构建和谐社区
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新老市民的沟通、理解,社会融合需要相应的融合机制。
在流动人口聚居的社区,老居民同新邻居摩擦时有发生,原因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同。一些社区工作者不无感慨地表示,这么多年我们在具体工作上强调融合,对这种邻里间的摩擦,居委会都会耐心调解,在一次次的引导、教育中,“城里人”“打工者”的界限与戒备慢慢消失了。
现在的尖山街道,老居民们对来自外地的保洁员的认同感非常强。刁春萍告诉记者一个真实的故事:社区一个保洁员妻子不幸得了脑瘤,居民们听说后,纷纷慷慨相助。街、区的慈善分会募集了四五万元,解了动手术时的燃眉之急。
从“外地人”到“新居民”,蕴含着社会融合的新理念,需要对当前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完善。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天津尖山街道在其下辖社区设立了“第二故乡联系社”,居委会平时在社区对居民进行统计,形成报告制度。“第二故乡联系社”对困难人口实施救助,如有的外来人口生大病后没有依靠,或因不懂法律出现防卫过当等,“第二故乡联系社”都会及时提供援助。这一方面保证了社区稳定,另一方面也促使外来人口为社区建设做贡献,使得他们能够和社区的老住户形成邻里互助、共享和谐的良好局面。(半月谈记者 许中科)
社区管理的乡村实践
“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是我国农村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近年来,山东省博兴县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开展“评选和谐家庭,创建和谐社区”活动,在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评和谐家庭建和谐社区
3月10日,开发区香驰社区东河东村评选出的58户和谐家庭“新鲜出炉”。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社区不仅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还制作了牌匾。“和谐家庭评选活动是我们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举措,我们希望以此为载体,通过评选和谐家庭创建和谐社区。”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卢跃林道出了举办这一活动的宗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发区自2009年开始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和谐家庭评选活动。打那以后,每年的和谐家庭评选就成了乡亲们最关心的事。和谐家庭评选活动由村(居)党支部牵头,按照“爱村(居)守纪、以德持家;学习进步、奉献社会;崇尚科学、习惯文明;民主平等、家风和谐;计划生育、为国育才”五个方面进行评选。每次评选,先经村民投票,按得票的多少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3天,经公示无异议的,由村(居)党支部最后核定并报开发区创建和谐家庭领导小组审批。审批后,在村里召开表彰会授牌。东河东村的李成博说:“对这个评选活动大家都看得很重,因为票是全体村民投出来的,谁家的票少就显得抬不起头来。”
开发区在村(居)评选的基础上还评出开发区级的和谐家庭。开发区对和谐家庭的荣誉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在每年一次的评选中,对已获评和谐家庭者进行复核,经复核符合条件的,继续保持荣誉,否则予以摘牌并通报。东河东村党支部书记李道乐说:“每年评一次,每次评出20%的户,不说劣的,专树好的。两年下来,那些评不上的自然就坐不住了,现在村里的风气确实在好转。”
为减少村民后顾之忧,促进和谐家庭建设,开发区还加大了社保的力度。在发放农村新型养老保险金的基础上,为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再发放45元。各村(居)根据自身实际也为村民发放补助金,比如渤海社区董初村为每人每年发放2000元补助金,60岁以上老人每月再发放90元养老金;香驰社区东河东村则每年每人发放3000元补助金,60岁以上老人每月再发放90元养老金、70岁以上者每月再发放120元。开发区还为村(居)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以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两年来,开发区共评选出和谐家庭4000多户。和谐家庭评选活动使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以及邻里关系普遍得到改善,友爱、融洽、和睦的乡村新风正在形成。
社区管理向社区服务转型
博兴县委书记李家良介绍,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创新农村社区管理的着力点。开发区在农村社区管理向社区服务转型方面开展了以下实践:
成立多种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社区化服务。针对以往农民办事难的问题,开发区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民政、劳动保障、惠农资金发放等具有政府审批职能的部门都在这里设立窗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在每个社区设有民生代理员,形成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办事找代理”的为民服务新机制。同时,按照村(居)分布情况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事调解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便民超市、幼儿园等,基本上满足了农民的社区生活需求,确保农民能够享有社区化服务。
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建设宜居秀美村庄。开发区在加快实施城乡统筹道路工程、电网改造工程的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实施农村社区环境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发区组建了30多人的农村社区清洁队伍,购置了专用的垃圾清运车、道路清扫车以及巡查车。每个村(居)按照300人一名保洁员的配置,建立起了保洁员队伍。村民把自家的垃圾放到门口,每天由保洁员集中收集后运到村(居)的垃圾箱,再由垃圾清运车运送到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开展社区培训,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对适龄人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开发区为村(居)18岁至55岁的农民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台账,免费提供就业培训服务。对辖区内的初、高中毕业生到滨州技师学院学习的,开发区为每生每年发放培训补贴金1000元,目前全区已有225名青年考入滨州技师学院。在原有的农村文化中心基础上,各社区还新建了农民学校,培训内容包括电器维修、科普知识、种植技术、养殖富民等十大科目。目前开发区80%的劳动力经过培训在辖区内企业就业。
3月8日,在开发区香驰社区椒园居委会,我们看到了一个功能设施齐全、文化主题突出的新型农村社区,小区内水泥路干净宽敞,道路两旁林木成行,休闲广场前人潮涌动。这里虽然还是农村,但社区里文化设施配置却让不少城里人羡慕——1000多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区内配套了30多台电脑、8000余册藏书、书法室、棋牌室……社区居民不少都成了这里的常客。(王志强 郝安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