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6日,镇长王会田带领机关干部到双桥村民贺相伍家挖红苕。
巍巍青山,风声呜咽。大山的儿子王会田再也看不到崇山峻岭中竖起的高高的井架,再也看不到曾经朝夕相处八年多的乡亲们,再也看不到自己亲爱的妻子和懂事的女儿。
这位原担任开县高桥镇镇长的铮铮汉子,生命的尽头倒在了自己的办公室。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多时间里,王会田与生命赛跑,却不惧病魔威胁,一头扎在井架周边村民的搬迁工作上,几乎一年没休息周末,直至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他眷恋的这个世界。
镇长倒在办公室
“醒了,醒了,醒过来了!”2月25日,在开县安康医院的病房里,一位昏迷中的中年男子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这位病人就是高桥镇的党委副书记、镇长王会田。
去年1月19日,腊月二十六日,临近春节前夕,高桥镇街道上的居民放起了鞭炮。“王镇长怎么没来吃饭?”在镇政府的伙食团,宣传干部廖佺发现王会田一直没来吃饭,很诧异,于是来到办公室催促。
“你们吃,我肚子胀,吃不下。”王会田连说莫管他,依然埋头整理着什么。“不吃饭怎么行?”廖佺给他舀了饭夹了菜,端到办公室。
傍晚6点20左右,王会田心头发闷,额头直冒冷汗,脸色苍白,终于昏倒在沙发上……同事们将他紧急送往开县人民医院。
“肝癌晚期!”确诊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每个人的心……
从病床醒来后,王会田用眼光吃力地扫了扫床头前来看望的村民们,目光落在了双胜村村书记的吴邦万脸上,声音细若游丝:“你们村那三户移民,搬了吗?”“搬了,搬了!王镇长,你放心吧,井场已经开工了,你安心养病嘛!”
病人脸上流露出几分欣慰,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又昏迷了过去。“没想到他醒来,问的第一句话还是工作!”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流下了泪水。有几位壮年男子实在忍不住,跑到走廊上去抱头痛哭。
2011年3月1日0时5分,王会田的生命,在48岁上画上句号。
一年搬走了361户
“以前搬迁22户村民就花了差不多三年时间,王镇长这一年就搬迁了361户!”3月29日,高桥镇党委书记陈逢春告诉重庆晨报记者,王镇长跟他一起共事两年多时间,是个很不错的搭档。“说群众话,办群众事,工作起来很有办法!”
近十年来,高桥镇几乎每隔一年半,就有“大事件”发生。2003年的井喷事故,2006年的井漏事故等等。高桥地下是高含硫气田,目前已经由中外合资进行联合开发,一处处井架边上的村民出于安全考虑,需要搬迁。天然气井场占地搬迁就是一个公认的“难题”,牵涉面广,人多,矛盾突出,但是仅仅用一年多时间,王镇长用他的干劲和挚诚,硬是打动了361户村民。
“王镇长,你莫来了!打死我也不得搬迁。”这是曾经挂在村民汪安全嘴上的一句话。
三伏天里,王会田多次上他家都是铁将军把门,为了这一户,王会田前前后后去了5次,最后一次,当王会田气喘吁吁地爬到他家已是午后两点钟,汪安全心中仍有怒气,根本不理会,连板凳都不端出来坐。
王会田笑着招呼同行的人:“随便坐哈,石板凳多得很。”随后,他带头一屁股坐在他家院坝石梯上,又开始和村民说话……
讲着讲着,王会田觉得心里为难,头冒冷汗,脸色不好,随行的村干部知道王会田是饿坏了,忙从地里掰来嫩包谷,煮来让他啃……
“人心都是肉做的,他这也是为了工作呀。”看到这里,汪安全感动了,“王镇长,你莫来了!我搬迁就是!”
“政策打动,情感触动,干部示范带动。”在王会田跑断腿的干劲之下,300多户村民如期完成了搬迁。
与村民对饮做工作
2010年5月份,高桥镇新安A井场牵涉126户搬迁。由于期望值较高,不少村民迟迟不肯搬迁,井场的工程车经过村里的村级道路时,村民不准通行,甚至搬来大石头横在公路中央。
面对这种情况,王会田赶到现场,耐心做群众工作,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大到支持国家建设,小到方便家乡经济发展,开社员大会,挨家挨户动员,忙得走了这家跑那家,口水说干了,脚走软了,可是气头上的村民,没有好脸色,甚至连水都不端一碗出来。
“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总是干部工作还没做到位。”面对镇乡干部的牢骚和抱怨,王会田总是心平气和地劝大伙儿,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他带着真诚和尊重,和镇村干部一道跋山涉水,深入村民家了解民意。
新安村的唐元树向重庆晨报记者回忆,去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王会田来到他家进行搬迁宣传。“我当时在外没有房子,很是顾虑!”老唐说,王会田得知他的顾虑后,两人在家边喝小酒边谈心就是差不多一天,最后老唐答应搬家,暂居在临时窝棚里,每月享受每人百元的过渡补贴。
老唐第一个响应搬家后,村民主动搬迁的开始多了起来。
中美合资罗家寨项目现场代表谯长修,对王镇长的离去非常惋惜,他说他失去了一个老朋友、老搭档。在他回忆里,这位老朋友工作起来很是亡命,中午饭吃得很晚,如果遇到问题,王会田就来到现场给村民做工作,有时还主动打电话询问。
如今,井场的井架已经高高竖立,王会田却离这块他深爱着的土地而去。记者 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