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三门峡74家拆迁户安置房没着落 两级政府一拖再拖

2011年04月15日 11:23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8年7月,三门峡市为了提高城市品位,打造“秦晋豫”金三角中心城市,对位于湖滨区崖底街道办事处王庄村的74户居民整体搬迁。为了大局,这些居民或投亲靠友,或租房,或自己在路边搭建石棉瓦简易住房。同年11月,崖底办事处和这74户居民签订了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协议规定拆迁过渡期为28个月,从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

  再三易址的安置房

  在领取了办事处发放的安置补助金后,74户居民就分散找地方临时居住,他们相信,通过政府的拆迁,他们的住房一定会很宽敞,很舒适,而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

  虽然嘴上这样说,但毕竟关系到自己和后代的住房是件大事,居民们对于将来在什么地方盖自己的房还是很关心。

  在街道办事处一位领导那里,他们得知安置房将建在原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水泥厂的厂址上。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这里在自己原来村庄的后面,居民对安置在这里还是比较满意,于是,大家就静静地等待他们的住房开工。

  耐心等待了一年之后,2010年春节前夕,一个消息让居民们的心开始不安起来,他们听说安置房的地址改变了,换成了三门峡市大岭路的某个地方。对于搬迁一年了,自己的住房居然还没有开工,居民们有些不满,并开始找有关部门上访。相关部门的领导在接待这些群众时,明确答复,地址已经选在大岭路,安置房的规划、楼房图纸都在规划设计中,10月份一定开工,争取年底把基础建好。

  看着领导坚定的口吻,居民相信这一次一定可以等到建房的好消息。

  然而,居民们又一次失望了。

  2011年3月,居民们还没有得到房子开工的消息,于是到三门峡市湖滨区上访,有关领导再次肯定地对这些居民说,房子已经定在大岭路南段西侧,并请崖底街道办事处武装部的领导用车将这些居民拉到将要建房的地方,请大家参观,并告诉群众,为了节约资金,建房的图纸和三门峡市公园9号的图纸是一样的。虽然有个别人对自己的新房用别人的图纸,心中有点嘀咕,大部分群众还是认可了政府的这个决定,毕竟,等了那么久的住房终于有下落了。

  可是,还没有等群众的心安定下来,2011年4月8日,74户居民又得到消息,将给他们建房的地址,又换了。

  这次又换到了什么地方,群众不知道。至于他们的安置房什么时候能开始建,更是心里没有谱。于是,他们选出代表,拿着有60多个群众签名的投诉信,再次来到了本报编辑部……

  为了大局希望群众能够理解

  这已经不是编辑部第一次接待这些群众的上访了,在此之前,记者曾两次接待这些群众代表,并两次到三门峡市湖滨区调查采访。

  第一次去三门峡市湖滨区采访,是在崖底办事处和居民签订的协议将要到期的2010年11月,已经是寒冬,部分自建简易住房的居民家里,脸盆、水缸等都结上了冰,低矮的房子里,群众向记者反映他们生活的不易和对住房的期盼。

  当记者把了解到的情况向湖滨区有关领导反映后,湖滨区有关领导立即安排人对那些比较困难的群众进行了看望,并向记者解释说,安置房之所以没有如期开工,是水泥厂因经营不善,各种债务问题,土地手续不好办,才迁址到大岭路,这样,群众还会在他们熟悉的地方生活,所以,才耽误了一些时间。

  同时,这位领导告诉记者,新的选址工作已经结束,马上就可以开工。

  2011年3月,当群众因为没有得到房屋开工的消息再一次到本报编辑部上访时,记者再次赶到三门峡市湖滨区采访。

  湖滨区的领导对记者的再次调查表示理解,同时告诉记者,安置房没有开工,是因为政府考虑在安置房小区同时要建设市场,这样可以方便群众今后的生活,等市场建好后,再建安置房小区,这样群众搬进新房后,就可以就近在市场经商,做点小生意。有空房的,还方便出租。并且,安置房小区4月份肯定可以开工。同时,当着记者的面安排办事处武装部的领导带领群众去实地参观。

  我们其实也很难

  在和湖滨区部分干部交流中,这些干部也向记者诉苦,说他们区其实不如县的建制那样有规划权。在三门峡市,所有的规划都是市里统一规划,本来区里已经安排好的地方,因为市里建设的需要,他们区里和街道办事处就要让步,崖底这74户居民的住房再三易址,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也想把群众的事情办好,也想用最快的速度把群众安置好,他们也不想拖,因为每拖一天,他们就要掏不菲的安置补助金。早点把群众安置好了,区里、办事处都可以省去很多资金。

  但为了三门峡市的整体建设,他们只好委屈自己,也委屈群众。

  人民群众的利益应高于一切

  闻道

  城市的发展是为了什么?抛开专家学者研究社会课题时的宏观大论,一句话概括,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然而,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办事处74户居民为了自己的安置房问题等了三年多,还不知道房子到底要建在什么地方,就很耐人寻味。

  在和群众签订搬迁协议时,时间是两年多一点,具体地说,是28个月。按照常规,两年多的时间,建设一个70多户的安置小区,应该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但具体到崖底办事处,却成了一个马拉松工程,以至于三年多的时间,连具体地址都还没有定下来。

  有关部门的人可能会说,我们有这样的困难,有那样的原因。这些困难和原因,看起来有的可能还十分充足,但群众为了城市建设大局做出了牺牲,三年多了,群众还在为自己的住房到底建在哪里,什么时候开工,什么时候建成奔波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当初决定崖底办事处的居民搬迁时,城市的建设规划是什么样的,是谁规划,为什么这些规划没有一个常态,而是在不停地变化呢?

  这样说,不是说我们城市的规划不能改变,也不是说为群众建安置房,就一定要在原来的位置建,关键是已经定下来的方案,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或许有的人会说,变是因为新来的项目能给这个城市带来新形象,能让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得更快。

  固然,城市需要新形象,也需要经济的更快发展,但这些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不矛盾的,试想,如果城市有了所谓的新形象,城市经济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里的人民群众却成天抱怨我们的政府,那么我们城市的新形象、经济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呢?

  就崖底办事处这74户居民的安置房而言,再三易址,也许是三门峡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事情,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以我们党乐于奉献的精神去认真办,努力办,千方百计办好呢?

  只有这样,我们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顺畅地沟通,才能改善关系,才能使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融洽,才能有一个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使我们的光荣使命和建设事业拥有了最深厚、最坚实、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刘新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