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南京地铁一号线发生列车撞人事件 起因蹊跷

2011年04月25日 07:00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现场示意图

  昨日上午,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发生一起因有人擅自闯入轨道行驶区而导致的列车撞人事件,影响当次列车晚点12分钟。由于事故发生在地下隧道段,且附近站台都设有安全门,所以事故起因就显得颇为蹊跷。目前事故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中。

  地铁轧人,南延线延误

  地铁轨道中间站了个人

  南京地铁运营公司昨日下午通报称,4月24日上午10:40,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开往中国药科大学的2305次列车通过南京南站后,在离开南京南站约200米处,司机发现前方约30米处有一人在轨道中间,司机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列车仍然撞上该人。

  一位目击者向记者透露,该男子当场身亡,遗体后来被放在双龙大道站厕所旁,担架上也全是血迹。列车车头血迹斑驳。记者了解到,由于南京南站地铁站尚未开放,所以救援和处理的工作人员将遗体从双龙大道站1号口运出。出事列车在双龙大道站进行简单清洗后,开往了终点站。双龙大道站在进行站台清洗后,也很快恢复了正常运营。

  事发路段近1小时后恢复运营

  事故发生后,司机随即汇报地铁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应急处置要求,立即启动道床轧人应急预案。一号线南延线事发路段在行车辆停止运营。这给该时间段乘坐地铁的乘客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昨天上午11点的时候,自己到达安德门地铁站准备坐一号线南延线回江宁,但进站后,地铁里的高音喇叭就在播放南延线会晚点,去自动售票机买票的时候发现,地铁南延线的整条线路居然都不卖票了。而市民蔡女士称,中午11点半自己去江宁办事,结果乘地铁到软件大道站的时候,整趟列车都停了。

  地铁公司解释,因为事故发生在隧道内,为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紧跟在出事列车后面的2405次车在花神庙站进行清客后,地铁工作人员及公安乘此车前往事发现场,对被撞者进行救援处理。同时,控制中心通知沿线车站广播告知乘客:因南延线突发事件,请乘客耐心等待,或改乘其他交通工具。11:23,该线路出清,地铁南延线恢复正常运营。

  被撞男子可能是外省人

  对于这名男子的身份,现场的乘客则议论纷纷:“可能是捡破烂的吧,好像穿得很破烂……”一名目击者向记者描述。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事发后地铁工作人员和地铁公安均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援并进行现场查验,在现场发现了该男子携带了一个包,另外还在现场找到了身份证,身份证显示是外省人。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男子应该不是地铁施工人员。目前,事故调查方尚未发布正式的调查结果信息。

  据地铁公司介绍,这一事件导致部分列车晚点,其中最多晚点12分钟,清客3列次、IC卡更新106张、退票295张。因乘客需要,全线车站向乘客发送致歉信102份,此间,为最大程度减少对乘客出行的影响,地铁运营部门组织药科大至河定桥、迈皋桥至软件大道2趟小交路运输。

  男子从何处进入隧道成谜

  南京南站站点最有可能

  但令众人疑惑不解的是,该男子是从何处进入地铁轨道,并最终酿成这一惨剧的?

  记者了解到,地铁一号线的安德门站为高架站,随后的地铁一号线南延线进入地下,天隆寺站、软件大道站、花神庙站、南京南站、双龙大道站、河定桥站、胜太路站、百家湖站都是地下车站,此后地铁线露出地面,南延线全线均安装安全门,这一男子是从何处进入地铁隧道的?

  双龙大道站站台工作人员表示,安全门是系统控制,只有列车进站时才开门,平时不可能打开,该男子不可能从站台进入轨道,“况且虽然这是离事发地点比较近的一个站,但真要从轨道走过去,那也要老长一段呢。”在乘客的议论中,不少人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南京南站,因为该站点是一个尚在施工的站点,要等到6月份才对外开放。记者注意到,该站点也已经安装了安全门,在列车经过时,安全门正常都是关闭的,不过由于该处仍在进行内部装潢施工,地铁站台是否处于全封闭状态,是否存在漏洞,尚存待解疑惑。相关人士表示,按照常理,在一号线全封闭安全门的保护下,不应该发生乘客进入轨道的状况。

  季宇轩 焦哲 仇惠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