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男子发明爬楼梯轮椅获专利 不爆胎技术系首创(图)

2011年04月29日 15: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男子发明爬楼梯轮椅获专利不爆胎技术系首创(图)
四川谭正川的“爬楼梯的轮椅”专利,起拍价500万元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4月29日电 今年5月21日,第14届北京科博会将首次举办“低碳专利技术拍卖会”,据悉,四川发明奇人谭正川的两个重要发明被确定为标的,他的两个标的分别是:“爬楼梯的轮椅”专利,起拍价500万元;“防弹,防爆,防刺”轮胎技术,起拍价100万元。

  同情触发灵感 工程师立志“帮”人上楼

  整整五年的不舍尝试,22次的反复革新,谭正川用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讴心于轮椅式梯步车的发明创造。这种行驶于楼房楼梯上、下运行的梯步车可以为残疾、老人、的行走带来极大方便。

  今年五十七岁的谭正川,大学毕业以后就进入了乐山机械厂工作。在厂里上班的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搞新技术开发与研究。一九八四年,谭正川被评为机械工程师,这也是乐山第一批机械工程师。而发明轮椅梯步车,竟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触发的灵感:“那是2001年,下班回家后楼上的张大爷每此回家都累的气喘吁吁,走几步伐,歇几步,有时还不得不叫儿子下来背!”正是出于对老人上下楼梯的同情,谭正川在那时突然有了发明梯步车的念头。

  2003年,谭正川决定南下考察市场,先后到过深圳、珠海、广州一些机械工厂进行学习,梯步车的市场空白让他更坚信了自己当年的梦想。同年,谭正川与高新区科技孵化园签定合作协议,由政府资助一定的资金对梯步车进行研究创造。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他耗上了所有的精力。但是,几乎和所有的创业者一样,谭正川一样经历着创业初期的艰难与尴尬。

  22次反复革新 耗尽毕生积蓄终成功

  搞研究的房间就是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间,在研究轮椅式梯步车的时候那段时间里,他的图纸不知道改动过多少次,翻阅了许多的资料。从第一台梯步车研究成功,到现在最终的研究成功的轮椅式梯步车,谭正川总共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时间,中途包括他的妻子在内总共有五个人参与到了这个发明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个小伙子就和他一起共事了三年。投入精力的同时,资金更少不可少。“我买养老保险的钱都投进去了,再这样真吃不起饭了!”在这漫长的研究过程中,谭正川不止一次想到过放弃,但最终还是挺着走了过来。

  2006年2月9号,谭正川将他发明的轮椅式梯步车向国家申请专利权,并且各项技术指标审核合格,同年8月16日,他的这一发明被公开。从第一台牵引式的“推车”,到现在基本可实现完全自动化的轮椅式梯步车。谭正川曾对梯步车进行过22次的革新,五年时间,不但耗尽了他50多万元的存款,现在更是负债10余万。当记者想他问起值不值得的问题时,谭正川显得很释然:“五年了,耗费了我毕生的积蓄和心血,没有什么值不值的,只要能被社会承认,这一切都无所谓了!”

  记者了解到,这种可行驶于楼房楼梯上、下运行及景区梯步上、下运行,又可行驶于平路坡道的轮椅式梯步车,主要依靠履带与履带轮之间的辗压滚动而绕梯步作向上或向下运动原理进行“行走”。如果楼梯的宽度和高度正常,乘坐者可单独完成上下楼梯,而不规范的楼梯则需要旁人的辅助。

  世界首创“不爆胎技术” 100万起拍卖

  谭正川,从89——93年一直在乐山市橡胶厂工作任总工,该厂从事翻胎,即修复轮胎行业。谭正川经常反思,能设计一种 “防弹,防爆,防刺”轮胎吗?多少年的试验,到2009年,终于攻破难题,这个突破,前后共化了20余年。谭正川想申报世界发明,但申报费太高,他一直放在家中。 

  谭正川介绍,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人能攻破此技术,这可以说是中国人独占的技术。此项技术可直接用原企业90%的制造设备,工艺,只需增添少部份设备和工艺即可。谁拥有了这项技术,谁就可以一跃成为于世界轮胎行业之首。谁竞买了我的技术,只要一看我的图纸,就会立刻明白它的原理和好处。 

  拍卖会承办方北京佳士凯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赵晓凯介绍,之所以破例拍卖这一没有申报专利的技术,是因为这项专利太实用了,前景很广阔,如果申报专利,还要等三年的时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