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广州农民工幸福感低于本地人 近半认为社会不公

2011年05月02日 16:1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广州农民工幸福感低于本地人近半认为社会不公
调查显示不少农民工认为夫妻团聚比钱重要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广州是农民工用工大市,农民工的幸福感 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与幸福广州建设密切相关。“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广州市总工会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于4月29日推出了一份广州市农民工大型调研报告,细致分析了广州市农民工的幸福感状况。

  调查发现,农民工幸福感显著低于本地人,制造业和普通服务业农民工幸福感最低,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略低于传统农民工,不少农民工认为夫妻团聚比钱重要。 

  -个案

  钟点工杜芬

  想工资高点

  想5岁儿子

  杜芬 (女) 贵州人 30岁 初中文化

  杜芬已经有10年的打工经历了,辗转过好几个大城市,现在她和丈夫在广州市增城区生活,丈夫在花场做工,月收入约1800元;她靠给附近楼盘别墅区的业主护理 花园以及做钟点工维持生计,一个月大概有1300左右的收入,夫妻俩以最节约的方式每月开支是1200元,往老家寄回600元,其余用于储蓄。

  “就是想孩子!好东西 都给他攒着,过年带回去。”杜芬的孩子5岁了,一直跟着外公外婆在老家生活,想把孩子接来一起,可是没有本地户口,读书费用太高,而且夫妻俩做工也没法带孩子。谈起工作,杜芬很感慨:“现在最渴望的就是能找到个工资高点的工作,挣更多的钱存起来,把儿子和母亲接到广州来一起生活。”

  采购经理苏燕红

  不敢谈恋爱

  不敢想买房

  苏燕红(女)湖北人 27岁 大专文化

  苏燕红中专毕业后,先后到了深圳、珠海、广州多家公司打工,其后她又自考了大专文凭。由于肯吃苦,又肯钻研,经过多年打拼如今她在白云区一家首饰厂里任职采购经理。和很多外出打工见过世面的农民工一样,苏燕红希望将来能多挣点钱,将来自己做个小生意。

  最让苏燕红欣慰的是,从工作到现在一共攒了6万元。“最初工作在包装厂,工资还不错,就是太累了,每天工作12个小时,白天黑夜3班倒,干两个白班两个夜班能休两天。现在的工作稍稍轻松点,但压力又很大!”燕红说自己在休息时间,几乎不出门,喜欢窝在出租屋里上网,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休闲方式。

  今年年初,燕红用自己的积蓄回湖北竹溪老家给父母修了房子,接下来她工作的动力就是供三个弟妹读完书。燕红说自己至今都不敢谈恋爱、不敢想买房子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阿磊

  如果有机会

  想自己开厂

  阿磊 (男) 江西人 20岁 初中肄业

  来自江西泰和县的阿磊,是一个典型的新生代农民工。他14岁就在广州闯荡,当过洗车工、服务生、推销员,也在建筑工地干过力气活,在鞋厂做过鞋。“和老家比,肯定是外面生活好。”经过数年的闯荡,阿磊早已适应了广州生活。

  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阿磊不会像父辈那样衣着寒酸、省吃俭用。劳累的工作之余,他也会在周末去电影院看看电影,在麦当劳 吃个汉堡包,逛逛公园和游乐园,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在城市买起一套房子。

  阿磊认为自己想充电 学习也找不到途径。因此,他非常希望能够通过政府免费提供的劳务培训学会一门高级技能,不再单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挣钱。谈起未来计划,阿磊充满雄心壮志:“我只想能好好磨炼几年,积累些经验,挣些钱,有机会的话还是想开厂,自己干!”

  建筑工地老工人老郭

  城里打工累

  最怕是生病

  老郭 (男)河南人 48岁 小学文化

  “没有文化,年龄也大。”多年在建筑工地挑水泥和沙子重体力劳动 ,让老郭落下了腰疼病,他打算再干两年就“告老还乡,回去种田”。

  “一天最多只能挣六七十块钱,而且活赶紧的时候特别累,有时累得自己都直不起来腰,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动都不想动。有个头疼发热的还不舍得买药,基本上都是熬过去。”老郭说在老家种田赚不了钱,只够吃,在城里打工很累还没保障,最怕的就是生病。

  -数据

  广州市农民工幸福感状况调查

  农民工幸福感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晴雨表”,是幸福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市总工会本次调研,共选取了10个企业,发放问卷共500份,样本涵盖了广州各区、各个行业、各类所有制企业等。

  农民工幸福感显著低于本地人

  2011年初,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广东省居民个人生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出炉,结果显示,广州市居民幸福感得分为73.9分。而采用相同的统计方法,此次调研显示,广州市农民工的幸福感得分仅为68.23分,差距是相当明显的。

  而从性别来看,女性农民工的幸福感得分为68.65分,高于男性农民工的67.81分。分析认为,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虽然女性要兼顾家庭和工作,但男性仍然较女性承受着更为沉重的工作和心理负荷。

  制造业和普通服务业农民工幸福感最低

  调研报告显示,从事公共服务业和酒店服务行业的农民工幸福感比较高,而从事制造和普通饮食服务行业的农民工,幸福感比较低,得分分别为68.75分、64.16分和63.13分。

  传统认为,环卫行业农民工的幸福感可能是最低的,但是结果出乎意料。分析认为,由于近两年来广州环卫行业劳动关系曾一度恶化,经各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另外,从事普通饮食行业的农民工,一般年纪相对较小,而环卫行业的农民工,一般都是40岁~50岁人员,在心态等方面,年轻人不如上一代人。

  民营企业农民工幸福感最低

  调研报告指出,国企、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民营企业农民工幸福感得分分别为:68.60分、70.24分和66.68分。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农民工幸福感最高,国企(包括公共服务单位)其次,民营企业农民工幸福感最低。

  分析认为,这与当前的现实情况也是比较符合的,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工资高,管理规范,发展空间大;国企福利好,在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超国民平均待遇;而民营企业,普遍在各方面都逊于前二者。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略低于上辈

  此次调研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得分为68.04,略低于传统农民工的68.56分。在问卷的开放性问题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回答透露出对归属感和安全感(社保)的渴望、对孤独感(主要是婚恋方面)和迷茫感(未来发展)以及物价(特别是房价)上涨的无奈。

  调查还发现,广州市农民工应发工资低于2000元的,幸福感得分为66.79分,2000元-5000元之间的,幸福感得分为68.86分,5000元以上的,幸福感得分为69.55分。这说明农民工收入越高,幸福感也越高,但随着收入的增高 ,幸福感的增幅逐渐减小。

  -分析

  哪些因素影响农民工幸福感?

  家庭因素是幸福感最重要源泉

  本次调研显示,家庭因素的权重排在第一位,而经济因素反而退居其后。这是整个调研报告中最令人意外的结果。这说明,家庭是农民工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他们背井离乡出来工作的最重要动因,他们的幸福感,与家庭紧密相关,与家人对他们的支持紧密相关,更进一步的数据显示,广州农民工对家庭幸福和家庭支持的满意度分别高达73.8分和79.96分,只有4.63%和5.75%的人分别在这两方面表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此外,调研数据还显示,与配偶或恋人有较多时间和机会在一起的农民工,其幸福感明显高于较少时间和机会与配偶/恋人在一起农民工。

  近半人认为社会不公

  九成人愿意接受培训

  调研数据显示,农民工在社会环境方面的满意度仅为64.27分,44.13%的受访者 认为社会不公平,20.9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受到了城里人的歧视,14.47%的受访者对政策法律表示不满意,22.25%的受访者对社会环境表示不满意。

  此外调研发现,农民工对生活环境的整体评价依然不高,满意度得分只有64.68分。但是农民工普遍对未来具有较好的期望,这与他们对现实状况的体认构成了显著的反差。78.1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有信心的,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乐观的,78.65%的受访者表示相信努力就会成功,90.3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更多的培训。而且,在上述各个积极的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赋值都要高于传统农民工。

  -对策

  如何提高

  农民工幸福感?

  根据此次调研对农民工幸福感影响因素权重及满意度赋值的分析,综合近年来有关部门和组织的相关研究成果,市总工会对提升农民工幸福感提出了一些建议: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

  通过本次调研数据看来,提高收入水平,是农民工最迫切的需求,选择率高达80.70%,其中传统农民工的选择率为80.25%,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率为80.99%。

  提高农民工的收入,目前来看,主要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线,另一种是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 。比较而言,最低工资标准毕竟只是一种保底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是调整劳资关系、保护工人权益的更重要的制度。

  市总工会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要紧密合作,大力 推行“地区谈保底、行业谈标准、企业谈增长”的工资集体协商三级体制;在当前区域工会和企业工会建制相对完善的情况下,特别是要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加紧改变行业协会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培养协商人才。

  子女教育与户籍脱钩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广州市201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优秀外来工入户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但大部分普通农民工的子女难以得到实质的好处,解决就学问题主要还是依靠民办学校。市总工会建议,政府一方面要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民办学校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动用社会力量来提升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动员高校学生走进民办学校支教;其次进一步加大公办学校师资力量对民办学校的支持;还要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户籍脱钩,核心即实行义务教育经费“钱随人走”的财政转移支付 制度。

  羊城晚报记者 张薇

  通讯员 史功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