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绵阳5月2日电 题:寻觅幸福的北川“红娘”
中新社记者 杨超
“这个姑娘的条件比较符合你的要求。如果没什么意见,下个星期约个时间见一面。”在北川安昌镇的诚信婚介所里,40多岁的邓群华忙碌不停。“我做的是帮有情人成眷属的好事。”作为婚介所的老板,邓群华如此评价自己的社会价值。
“我本来是个裁缝,没事的时候爱帮别人说媒。因为说一对成一对,结果说媒的名气比做裁缝还大。当然,那时候都是免费的。”邓群华是地震极重灾区——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乡村民。地震后不久,慕名而来的征婚求偶者终于让她将爱好变成了职业。
“那个时候,很多都是丧偶家庭,有的还带着娃娃。找我的人越来越多,我就想干脆开个婚介所,这样他们找我也更容易、更方便。”
前往江油、绵阳等地考察后,邓群华决定把婚介所开在北川。“当时找了很多地方,房租都很贵,承受不起。最后终于在安洲大道一处家属院里找到了一个每年2600元房租的小地方。”邓群华说,当时自己身上只有几百元钱,但还是交了100元定金。
2009年3月5日,邓群华的婚介所终于挂牌开张了。虽然办公室只有一张桌子两张板凳,但第一天就有人拿着广告单找上门来。“当时我还在打扫卫生,看到有人上门,心里又高兴又激动。”
震后重组家庭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邓群华也因此引起媒体关注。婚介所开张后,每天都门庭若市,很多人从几十公里外赶来,甚至很多外地人都慕名前来请她介绍对象。
“很多外省人给我写信,说看了报道想在北川找配偶。记得有个山东援建者40多岁,妻子去世了。他来登记后,我给他介绍了一个年龄相当的地震丧夫的北川人,一次就说成了。援建结束后,山东人也留下来了。”邓群华有些得意地说,“到现在,光算给外省人说成的起码就有100多对。”
诚信婚介所名声鹊起,原本狭小的出租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去年3月,她决定搬迁场地,并在办公室专门设置了供前来配对男女座谈和了解情况的房间。邓群华说,回想起那段时间,自己真是忙得瘦了十几斤。“所有人的资料我都自己做,有时候忙到晚上11、12点都还要见面,连晚饭都吃不上。”
由于新办公室房租涨到原来的3倍,邓群华不得不将帮助联系的信息费由20元上调到了30元,找到合适对象后由男方支付的200元介绍费上调到了300元。邓群华说,由于婚介都是承诺成功为止,也时常有收不到介绍费的情况。“有时候说成了,两个人一直不结婚,有些结了婚也不告诉我,连电话号码都改了。也有人比较挑剔,很多时候配10多个才找到中意的。”
在邓群华的办公桌上,放着几本厚厚的会员资料。如今,在婚介所登记的会员已经达到6000多人,其中大多都是“5.12”地震中的丧偶男女。长期的说媒经验,让邓群华有了一套自己的秘诀。“每个人都有他的要求。有人登记你就要帮他物色,看哪个合适。找到觉得般配的,就先打电话问,不行又找其他的。两个人撮合好了,隔段时间再回访一下。”
目前,已有600多对新人在邓群华的撮合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一些经她介绍的丧偶男女重新组成家庭后,还给她送来了红包、喜糖。“每撮合一对,我都觉得做了件好事,这也是民生大事。就算新人没来感谢我,我也觉得高兴。”
其实,整天牵线搭桥、专做红娘的邓群华也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震后不久,不堪家庭暴力的她与前夫离婚。每每看到别人成双成对、幸福甜蜜,邓群华总会觉得形只影单。在老乡的介绍撮合下,一位地震中丧妻的医生走进了她的生活。
而今,邓群华和男友住在北川新县城,她最期盼的是尽早和男友结婚。“我帮那么多人找到了幸福,现在也要为自己的幸福去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