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更富于理想并且执著不懈,他们更热衷于创业并且敢想敢做……一批“90后”新青年即将在今年暑假后踏入社会,他们当中一些人有着自己的就业新想法和新观念。
“与其想办法找工作,还不如自己当老板。”从考进大学起,“90后”朱紫薇就一心想要自己创业。现在,身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大二学生的她和同学在校园里开了一个“网络学生超市”。
她说,自己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学校的小卖部东西太贵,家里给的生活费根本就不够用。于是萌生创意:为何不自己去批发,然后以便宜的价格卖给同学们?
朱紫薇和同学一共3人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大胆创业。她拿着自己不到一万元的奖学金作为启动资金,推着三轮车在校园里叫卖,而实惠的商品很快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如今“网络学生超市”已经初具规模。“同学只要在校内的网站下订单,当天晚上,我们就会把他需要的货品送到宿舍床边。”朱紫薇说,他们还租了自己的“仓库”,定期负责去批发市场采购货物,然后组织人员接收订单,并确保按时送货。如今整个团队已有20多人,超市的商品越来越丰富,资金也慢慢充裕起来。
“90后”,这些出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新群体,受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大多为家中备受宠爱的“独苗”,生活环境优越。他们因为过于自我、张扬,曾被舆论推至风口浪尖,甚至被评价为“非主流”“脑残的一代”。
然而,“90后”也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圳市学生联合会曾发起一组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人认同“90后”的最鲜明特征是“富有个性及拥有创新精神”,“崇尚自由”及“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被认为是“90后”的两个主要特征。
“谁说‘90后’的孩子都娇生惯养和只会‘啃老’,至少我们的团队不是这样,大家都有热情有思想,扎实肯干。”朱紫薇对社会上一些关于“90后”的评论不屑一顾。
复旦大学学生乔洁琼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90后”所拥有的社会责任心。大四上半学期,乔洁琼进入“牵手上海”实习,此时身边同学纷纷选择外企、银行、公务员就业,她却留在了这家公益组织。
这家非盈利机构主要是为志愿者服务提供平台,全职工作人员十多人,通过网上报名的方式招募志愿者。性格开朗的乔洁琼一进入大学就加入了校园志愿服务社团。几年时间里,她的志愿经历丰富,曾利用假期远赴河南、云南等地支教,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当地扶贫基金会的运作情况。
“之所以选择它为职业,因为目前相关社会福利组织比较缺乏,而具有社工服务专业技能的人才就更少。很多人把志愿服务单纯理解为献爱心,其实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受助者的核心需要。”乔洁琼希望能够为志愿服务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尽管‘90后’有不少值得非议的特质,但不可否认,‘90后’是极大享受物质、极大获取信息、获得极大自由的新一代,这就决定了他们是现代市场经济、信息化社会的最佳接班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丁加勇说。(谢樱 罗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