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5月5日电 题:“解开心结,他们会与我们走得很近”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只要我们解开心结,他们会与我们走得很近。”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团委书记杨敏的一席话,突然让此间围拢采访“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重残学生的媒体们安静下来,在那些过早地承受了生与死考验的孩子面前,学习怎样去关注这一群体成为社会共同的话题。
5日,9名“5.12”汶川地震重残学生踏访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他们均毕业于“5.12”地震极重灾区德阳东汽八一中学,且大都就读于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的艺术院系,其中7个人就读大一,2个人就读大二。
或许是未曾料想会有如此多的媒体闻讯赶来,甫一从车上下来,学生们显然被如此大阵仗“惊吓”住了,表现大方者脸上略带浅浅的、羞涩的笑,胆子不大的则悄悄地躲到了同学身后,带队老师连连说:“没想到来了那么多记者,之前我们和学生们说的就是好好地出来玩一天。”
学生当中有的坐着轮椅推行向前,有的则装上了义肢,虽说走起来略显缓慢,却丝毫不妨碍他们踏访三国圣地的热情。“为了这次‘春游’,我们特地进行了问卷调查,问他们最想要什么。”杨敏说,“一路上,我们在旅行车里唱着歌,做着才艺表演,学生们也穿上了自己认为最漂亮、最帅气的衣服,有的孩子还问我‘老师,我需不需要带残疾人证,这样也好省去门票钱?’他们并不忌讳这个。”
唐仪君在这个参观队伍中显得很活跃,他一会儿伸长了手臂去碰触行道旁的大石狮,一会儿又和身后帮他推轮椅的志愿者谈笑风生,始终乐呵呵的,可谁曾想他竟是一位高位截肢的少年。
“其实我觉得我和正常人的区别不大,就是正常人上楼梯不麻烦,我上楼梯的时候会麻烦点。”唐仪君的话逗乐了周遭所有人。面对身边人经常投注的善意的目光,这个倔强的小伙儿常以“我能行”婉拒帮助,老师说“他这是要表达自己与其他人其实并无不同”。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唐仪君刚刚获得“2010年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提名奖,如今,过往的伤痛渐渐愈合结痂,走出地震的阴影让他更加乐观积极:“只要生命在,我就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适应,活着就好。”
采访中,记者们与重残学生们达成了某种默契,媒体往往避免去碰触他们深刻的伤口,小心翼翼地不去造成“二次伤害”,而他们谈的更多的也是透射出美好阳光的未来。如何关注、关注什么,此间的社会各界似有共识。
说到震后,谈及未来,学习广告设计的寇娟给记者描绘了这么一幅家乡美景,在她的油画《乡邻》中,整齐有致的村庄、和睦友善的邻里,那里有美景、有新房、还有田,震后的家乡绵竹再一次焕发往昔的生机,笼罩在一片喜人的绿意里……
而对于与重残学生朝夕相处的杨敏来说,让他们真正从“5.12”中走出来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