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炫富广告助长浮嚣风气 刺痛民众神经激化仇富心理

2011年05月11日 09:18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炫富广告助长浮嚣风气刺痛民众神经激化仇富心理
漫画:炫富广告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繁华的都市街头,随处可见各类户外广告,不少标有“至尊”“天皇”等字眼。这些“炫富广告”闯入普通群众的视野,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经。相关专家认为,“炫富广告”引导了一种错误和畸形的消费观,会加剧社会分化,必须禁止。同时呼吁企业、商家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倡导积极、健康的都市文明之风。

  中国富人阶级常常抱怨民众仇富心理严重,没有安全感。殊不知,刻意炫富是造成民众仇富心理重要原因。当着公众的面肆无忌惮的“烧钱”只会“引火烧身”,“富人炫富,穷人必然就仇富”。在这个时代,一个健康的财富观的确立显得格外重要。穷人不仇富,但也请富人莫再炫富。

  “炫富广告”助长奢华风气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豪宅、美酒、高尔夫俱乐部的精美广告逐渐占领都市街头。以房地产为例,一方面房价飙升,普通百姓买不起;一方面部分房地产商高喊“为富人盖房”“只为少数人打造”“奢华、富人独有”……极大地刺激了社会民众的敏感神经。

  北京市工商局广告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说:“这种广告就是通常所说的‘炫富广告’,助长了社会浮嚣、奢华风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度不符。”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五花八门的“炫富广告”与其说是一种经济行为,不如说是不良文化在经济行为中的表现。

  如果在大多数普通民众都买得起房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打出炫富广告无可厚非。然而,在当前房价高企、住房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这样的广告无疑一方面渲染了不健康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加剧了社会民众的不公正感,甚至仇富心理。一些收入较低的市民可能会想,既然那些房子是豪宅,那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岂不变成穷人区和贫民窟?这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带来隐患。

  “贫富差距问题会影响社会心理,诱发不满情绪。”著名学者周孝正说,在社会学中,当目标和手段发生矛盾的时候,会产生人格分裂,进而滋生偷、盗、抢、贪污等犯罪行为,合法的文化目标就演变成了危险目标,也会加剧中产阶层尤其是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对社会的不满。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坦言,当前社会已经出现了一条很深的贫富差距鸿沟,仇富现象普遍。产生这种恶性嫉妒的原因,不是富贵本身,而是富贵背后的不公,而“炫富广告”会使仇富心理进一步加剧。

  炫富仇富的社会鸿沟

  必须承认,我们的社会,已然出现了一条很深的鸿沟。我们现在的社会,不止仇富,而且仇官,凡是富且贵者,都在被仇之列。跟仇富仇官现象并存的是,炫富、炫贵的现象在我们的社会也相当普遍。这种炫耀,使民众的仇富仇官心理更加激化。

  炫富:有钱人的非典型行为

  从改革开发之初频频见诸报端的豪奢无比的黄金宴、天价的衣着类消费品和砸汽车、扔钞票等等的斗富比阔,用超常规的消费现象来炫耀财富的行为层出不穷。观察一下今日中国社会,可以看到无数千奇百怪的炫富式消费现象。

  仇富:追问公平与理性思考

  在中国,仇视、鄙夷富人的文化传统悠久、深刻,“为富不仁”和“均贫富”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中,对“您认为在如今社会上的富人中,有多少通过正当手段致富?”的问题,仅有5.3%的人回答“有很多”。“富人的钱,干净吗?”成了公众普遍的疑问。

  折射社会现实刺痛民众神经

  “至尊”、“帝王”、“顶级”享受等词语频频出现在商家广告中,说明这些东西有市场,部分人喜欢这样的感受。张鸣教授说,“炫富广告”折射了现实生活,反映了贫富差距,也深深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经。

  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潘知常教授表示,房地产炫富广告是消费主义的集中体现,暴露出了深刻的时代问题。对这类广告用语中的某些用词,应加以限制,防止过度渲染,加剧弱势群体的仇富心理。

  北京市工商局广告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工商部门已开始集中整治户外广告,在户外广告宣传中含有不良政治文化倾向,宣扬享乐主义、封建帝王、崇洋媚外、天皇贵族等不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现象是整治重点。据半月谈记者了解,对“炫富广告”的治理,北京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但在街头显著位置仍能看到这样的宣传标语。

  周孝正说,工商部门查处这些“炫富广告”,首先要给出明确的界定标准,否则会给具体执法者带来困难。因为语言是有弹性的,除了个别露骨的令多数人产生不快的词语之外,大部分是处于模糊状态的广告语与图像,容易引起争议。

  跨越鸿沟:期待健康的财富观

  享乐、炫富类广告,引导的是一种畸形的消费文化观。其实,类似户外广告的不规范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北京一个城市。夏学銮教授分析说,“炫富广告”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责怪发出仇恨的弱势一方,意义其实不大。一般来说,仇富的原因,不是富贵本身,而是富贵背后的不公。就像赛跑一样,如果起跑线一致,跑道一样,失败者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认账。但如果他们发现有人中间坐了一段车,或者吃了兴奋剂,那就不一样了。我们也必须承认,在转型时期,富贵背后的不公是大量存在的。

  消除贫富差距,不能仅仅依靠封杀“炫富广告”,而要实实在在地改善民生、缩小贫富鸿沟。

  应该看到,富人的存在或者贫富差距的拉大,并不必然产生仇富情绪。重要的是,社会是否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让那些穷人通过后天的合法努力也成为富人。至少在目前,在制度环境规范和完善之前,我们没有理由对仇富心理简单地下个结论,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看到它的积极意义:促进社会公正,推动社会文明。

  因此,要想使这种社会的鸿沟被削平一点,当然最要紧的,是尽量在制度上突出公平二字,免得不公平戕害整个社会的进步。在这个时代,一个健康的财富观的确立也显得格外重要。

  在全社会创造一种对财富的恰当的尊敬和推崇观念,应该是社会发展的软环境的题中之意。就大众层面来说,需要建立起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积极健康的现代财富观。这样,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每个人都能和富人们一起站到同一起跑线上,竞逐财富,没有人会仇富;炫富的行为也将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和抵制,为财富的增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的进步。

  企业:宣传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取缔“炫富广告”,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网友“一清”说,在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生活中,商家越在文字上炫耀,就越会增加低收入者的自卑感和仇富心理,使整个社会情绪变得不稳定。不少网友呼吁,广告宣传不应只是商家营销的工具,企业家不应为了赚钱而大肆宣扬奢侈消费观,应当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夏学銮教授说,禁止“炫富广告”固然必要,但真正危险的是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鸿沟,治理“炫富广告”可以减少刺激民众神经的硬件元素,但并不能真正减小贫富差距。“炫富广告”是企业或商家的市场行为,可以说有市场就有需要,关键是要改变崇尚奢华享受的社会风气。

  张鸣教授认为,一个国家存在贫富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差距固定化,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当前中国的各类社会矛盾交织,各种利益集团博弈激烈,一些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会不择手段,“炫富广告”就是恶性竞争的表现。这说明个别企业家缺少基本的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心。企业宣传必须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运用干净、准确的广告标语,在宣传商家产品的同时,可以愉悦消费者,倡导积极、健康的都市文明之风。

  相关报道 美国:炫富品味差

  美国《洛杉矶时报》4月报道,美国财富与价值信托机构4月19日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从2011年1月到2月,他们在网上调查了457位美国富翁父母,所谓富翁标准,是他们至少拥有300万美元以上的可投资资产(其中不包括他们用于居住的房产)。调查对象中有27%的人拥有300万美元-500万美元的资产,10%的人拥有1000万美元或以上的资产。这些富翁大部分出生在婴儿潮时期(是指二战结束后,1946年初至1964年底出生的人,人数大约有7800万),他们大多白手兴家。

  调查发现,这些人已经慢慢步入退休年龄,却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迹象。在受访者中,52%的父母没有跟孩子披露自家的经济状况,其中有15%的老爸老妈根本不跟孩子谈家里有多少钱。

  调查一 过半家长不告诉孩子家里富不富

  大约一半(52%)的调查者,没有对自己的子女完全披露自己的财务状况,其中还有15%的家长,完全没有透露任何有关家庭财政状况给自己的子女。

  调查二 他们认为没有义务给孩子留遗产

  美国自由撰稿人詹妮弗•霍尔德,曾在杭州外国语学校任教过一段时间。在杭期间,她经常为都市快报英语版《杭州一周》的“老外写杭州”专栏供稿。

  詹妮弗说,大体上,她调查的人群都认同这个调查结果。也就是说,父母有责任教育和照顾自己的孩子直到他们成年,但没有义务留下一笔遗产给他们,除非孩子没有经济独立的能力,尤其是精神有问题或身体有残疾时。

  詹妮弗的朋友解释说,比起给孩子留一笔财产,还不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奥巴马总统常常会被引用,作为榜样。

  对家境好并爱炫耀的同学说“不”

  针对美国的这项调查结果,记者特地采访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几位大学生,他们有的家境殷实,有的家庭经济状况很普通

  卡蒂•希尔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他说,父母在家一般不跟他们谈论经济状况,不过,他们对自家经济状况大都心中有数。通常他们会根据自家房子的地段、大小,汽车,生活方式(比如父母是否经常带他们出入高级餐馆或会所、每年度假次数及远近等)等因素,综合判断自家的经济状况。

  对于一些家庭富裕并且喜欢炫耀的同学,卡蒂表示鄙视,并认为他们品味极差,不屑于跟他们做朋友。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卡蒂对于有钱人家的孩子从来都是说“不”。对于那些家境好、个性也好的同学,她不会去妒忌或羡慕他们,在卡蒂眼里,她既为这样的朋友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感到高兴,同时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也不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