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150人省级重点贫困村筹集50万元修祠堂(图)

2011年05月13日 11:27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50人省级重点贫困村筹集50万元修祠堂(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金华多处“非文保”老宅陷入保护难题时

  仅有150人的省级重点贫困村筹集了50万元修祠堂

  他们却保住了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仁德堂

  桥头朱村大部分人都姓朱,自称是朱元璋的后裔。据朱氏家谱记载,仁德堂始建于明末,清同治年间曾进行重修,之后再也没有修葺过。

  已经当奶奶的周玉娟告诉记者,她嫁到桥头朱村20多年,仁德堂一直是村里最重要的场所,庆典、集会、选举,“大事情都在这里办。”

  但岁月对祠堂的侵蚀也随处可见, “我嫁到这里的时候,仁德堂柱子横梁已经坑坑洼洼了,屋顶都是漏的。”周玉娟说。

  因为缺钱,仁德堂的情况不断恶化。10年前,当二轻工业公司职工朱春山退休回到老家时,仁德堂已经风雨飘摇,墙壁、桩、梁都出现了白蚁蛀过的痕迹。

  “再不修缮,它就要消失了。”朱春山对村民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在我们手里毁掉。”

  朱春山的话,正是村民心里想的,但一个巨大的难题横亘在大家面前——维修资金。

  “我找做古建筑的人打听了一下,仁德堂重建要50万元,修的话要80万元。”朱春山说,因为交通不便、地少人稀,村里经济条件较差,“算起来,这笔钱全村人一年不吃不喝才能攒下来。”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决定“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

  3年前,朱春山与村里9名干部、党员成立了修缮委员会,全村人自愿捐款,凑了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所有理事会成员不得报销”,成为委员会唯一的工作守则。

  为了将仁德堂争取为文保单位,获得政府的修缮拨款,朱春山跑遍了兰溪、金华、省里的文物部门;为了争取市里领导的支持,委员会的成员们常常在领导办公室门口等上一两个小时,就为了和他们聊聊自己的计划。

  转机出现在2010年,一天,兰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安林转交给朱春山一笔20万元的捐款,“我弟弟的一个朋友知道你们在保护古建筑,托我转交。”

  此后,企业、个人的捐款,画家义卖款等资金,一笔笔转到修缮委员会手中,2010年8月,修缮正式开工,在大家的努力下,硬是用50万元,完成了原本要80万元的修缮工程。

  为了昨天的修缮竣工仪式,桥头朱村准备了一个星期。

  对仁德堂的修葺出过力的几十号人被请到了一起,在仁德堂用餐,这是村里最高规格的款待。一个上午,朱春山都在忙着布置桌椅、发表演讲、招呼进餐、递烟敬酒,“修复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村里为每个支持帮助过修复工程的客人都留了位子,包括那位捐款20万元的企业家,但桥头朱村人至今不知道他是谁。昨天,这位企业家的位子一直空着,朱春山说,村民们都想当面谢谢他。

  8个月的时间,仁德堂并没有成为文保点,但它却获得了新生。

  在这座祠堂里,新换上的梁柱粗大密实,新的牛角雕工精美,“我们没有涂仿旧漆,就是要让后代知道,哪些是原有的,哪些是我们修复的。”朱春山说。(张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