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平湖市组织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接近70%的新生代农民工至今未婚。在没有安定的家庭和情感生活的条件下,新生代农民工扎根城市、融入城市变得更加困难。
调查显示,平湖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占41.3%,女性占58.7%。新生代农民工来源广泛,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新生代农民工已婚者仅占30.2%,未婚人员较多,占69.8%。
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想找幸福,却总被羁绊;向往爱情,却总无着落。对精神、情感的强烈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成为困扰这些漂泊异乡的“新生代”们的首要心理问题。
困惑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
在平湖经济开发区举办的一次新居民联谊会上,农民工朱江平这样介绍自己:“朱元璋和我是老乡,都是安徽凤阳人,我是新中国成立34年生的。现在一家日本公司工作,但我很爱国。”他的开场白与众不同,网络用语很多。
不喜欢在现实中与人交往,是很多外来农民工逃避现实最普遍的办法。朱江平以前也是这样。
朱江平2002年来到平湖,在开发区一家服装企业上班。服装企业女工多,按道理,长相英俊的朱江平找女朋友的机会挺多。可朱江平却不喜欢走现实路线,而是喜欢在网络上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2003年,刚学会上网的朱江平很偶然地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位桐乡姑娘,网恋维持了一年多。每周唯一的休息日,朱江平都花在跑往桐乡的路上。但分隔两地,最终不得不结束了这段感情。这期间,一位女同事向他表白了深藏心底的爱慕,却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现在,朱江平仍没有放弃在网络上寻找自己的爱情,他的寻觅仍在继续。
困惑二:不愿和本地人恋爱
1979年出生的施放松,2002年大学毕业不久,就满怀着激情,远离安徽萧县老家,来到平湖。
他应聘到某箱包厂工作,是厂里一名普通小职员。两年后,他碰到的第一个人生选择,就是要不要和一个平湖女孩谈恋爱。一无所有的他,怕被当地人看不起,而且在平湖当地还有个说法:娶本地媳妇的花销要二三十万元。考虑再三,施放松决定换一种方式,先立业后成家。
他目标明确,用了三年,一步步地走到了中层管理岗位。2006年,施放松认识了同是来自萧县的小方,两年后,他们顺利地走到了一起,没花多少钱,就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
困惑三:不愿在异乡成家
在市区东升社区的长海门诊部,笔者遇到了正在给病人打针的吴亚华,若没有社区居民介绍,我们很难把长相清秀、穿着护士服的小吴,和外来农民工联系起来。
老家湖南的小吴毕业于护理专业,4年前,一次上网求职的偶然举动,让她来到平湖。4年后,小吴也就自然而然地安定下来,成了新平湖人。
2007年,小吴差点儿就从新平湖人“蜕变”为真正的平湖人。当时,她同本地一位男青年恋爱,刚开始小吴最担心遭到男朋友家人的反对,结果男朋友的家人对自己挺满意,但等她带男朋友回老家,自己的爸妈居然反对,不愿意让她嫁那么远。
25岁的小吴最后顺从了爸妈,但自从那次后,她再也不敢和当地人谈恋爱了。去年,小吴在工作时碰到了一位老乡,老乡也有过和她类似的情感经历,两人渐渐有了共同话题。今年2月,俩人走进了婚姻殿堂。
“我们一直有个念头,等过两年还是回老家去。”她笑称:“很多外来妹、外来兄都有类似的‘老家情结’,这里虽然很好,但如果有可能还是愿意回到家乡。找对象也一样。”
困惑四:不愿去参加相亲
富康宝29岁了还是单身,这在老家也算“剩男”了。这个问题,在爸妈一次一次的催促下,他才反应过来,自己都快30岁了,连个女朋友也没有,是有点晚了。
富康宝在平湖一家纺织公司当技术工。工作以外接触异性的机会不多,公司也很少组织联谊活动。
他不是很相信相亲节目,尽管没有参加过,总觉得它更多的是在炒作。爸妈托在平湖的老乡给他物色了一个姑娘,要他去相亲。富康宝也不干,他很反感这个方式。他对相亲带有一种偏见,相亲就像是到菜场买菜,这和他心目中的幸福距离太远。不过,富康宝表示,他可以接受同事的介绍,因为大家年龄差不多,所处的环境也一样。在他看来,这个转变已经是自己的一大进步了,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徐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