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八旬女兵忆救战友重度烧伤 为免拖累丈夫毅然离婚

2011年05月26日 15:18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八旬女兵忆救战友重度烧伤为免拖累丈夫毅然离婚
闲时看报,成为丁维英的一种习惯。
丁力(右)没事就到丁维英的房间去,与母亲聊聊天。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她为了救护战友,90%身体面积被烧伤,医生说她能够活下来是一个奇迹;她为了党的事业,怕耽误丈夫工作,毅然与丈夫离婚,拉扯儿女长大;她德高望重,却从不以功臣自居,过着简朴、平静的生活……她就是一级伤残军人,解放勋章获得者丁维英。

  火团中为战友推开逃生门

  24日,记者在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见到了丁维英,虽然已有86岁高龄,但丁维英讲话依然声音洪亮、底气十足。

  “我老家在威海文登,1946年我20岁就去了解放军的兵工厂当兵。起初母亲怕兵工厂危险还不让去,我就谎称是去给解放军织布,母亲才同意让我去的。”丁维英说,到了兵工厂之后,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给炮弹刷油漆,不同用途的炮弹刷不一样的油漆,方便在打仗时辨别使用。

  丁维英所在的威海文登是老革命区,到了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革命区开始进行疯狂进攻,兵工厂的职工也分散开来。但为了保证前线的弹药使用,兵工厂又成立了临时战斗队,丁维英就加入了这个临时战斗队,负责烘干火药。

  “那时烘干火药也没啥设备,就是在老百姓的土炕上烘干。1947年冬天的一天,我接到命令让我跟曲圣兰、张贵娥两个小战士一起烘干火药,当时她们才十五六岁。可能是火炕封闭不严冒出了火星,炕上的火药被点着发生了燃爆,剧烈的气浪立即掀翻了屋顶,火药飞溅到我的身上、脸上和手上继续燃烧,全身就像一个大火球。”丁维英说,当时她摸索到门口想逃出去,但是火药燃爆后形成的气浪把门关得死死的,费尽力气才打开。

  “我当时把门打开后,就用手把着门,呼喊两个小战士快往外跑,可能是年龄小,两个小战士被吓懵了,我喊了几次,她们才回过神来跑了出去。”丁维英说,因为用手把着门,她最后跑出门的时候全身就如同一个大火球,她在雪地里不停地打滚,最后身上的火才被扑灭,后来就昏倒在院子里。

  身体糊上面糊冻在雪地里

  “当时院子里拴着一匹骡子,大火着起来之后,骡子也被点着了,挣断缰绳跑了出去,医院里的人看到骡子跑了出来,就断定是兵工厂出事了,赶紧跑过来救人,把我从地上抬到担架上运回医院。”丁维英说。

  这次意外事故致使丁维英全身的烧伤面积达到90%,但当时的部队医院缺医少药,唯一的抢救办法就是熬一锅面糊糊,用面糊糊涂满丁维英的全身。为防止伤口感染,涂完面糊糊之后就用纱布把丁维英包起来放在冰天雪地里冻起来。

  “我没吃一片药,没打过一次针,每次换纱布,医生就用凡士林涂抹一下创面,当时头肿得跟肩膀差不多宽了,整个人就像一个大轱辘,不敢使劲呼吸,眼睛被烧得只有一条缝,很多时候刚刚苏醒过来,就又疼昏过去。”丁维英说。

  因为当时正处于战争的激烈交锋期,部队还要时常转移。“我当时就被抬到担架上跟着转移,这时伤口也开始化脓了,我在担架上上下颠簸,伤口一阵阵钻心的疼痛。本来应该每天都要用凡士林涂抹一下的,但因为要转移,就没有抹,后来我们到了地方时,解开纱布,肉芽都与纱布长在一块了,换纱布就像撕皮一样。”丁维英说,她当时就想死了算了,再也不受这个罪了。

  在这次意外事故中,丁维英的左手只留下向外扭曲的手掌;右手手指因灼伤皮肉粘连变形,两条腿也因为皮肉粘连不能伸开。“我当时双腿粘连,不能走路,我就找来一根绳子一头拴在窗户框上,一头拴在脚上,使劲拉伸,腿上粘连在一起的皮肉被我拉开了,流血不断,但最终还是把腿拉直了。

  “与死去的战友相比,我能活下来就很幸福了,很多人没有等到胜利,就牺牲在战场上了。”丁维英说,到现在为止,她从来没有后悔过事故发生后把时间留给战友。

  不拖累丈夫坚决离婚

  在丁维英的努力下,她的身体逐渐恢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受伤后第一次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面容。“我看到自己的脸后,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万念俱灰。”丁维英说。从此,丁维英的心理发生了改变,加上身体行动不便,经过反复考虑,她毅然决定,与丈夫离婚。“他是党的干部,要随时听从党的调遣,不可能只在一个地方工作,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病情给他拖后腿。”丁维英说。

  丁维英的丈夫于德令听到这个消息后坚决不同意。于德令对丁维英说:“我不能丢下你不管,如果这样,我成什么人了。”但此时,丁维英已经下定决心,向党组织表示非离婚不可。最后没办法,丁维英只能以死相逼。

  听说吃多了杏能坠死人,丁维英就把杏攒起来,一次吃下去。吃完之后,虽然引起了剧烈呕吐,但未能如愿。于是她又开始绝食,一连10天水米未进。组织上看到丁维英决心已定,就找到于德令谈话说:“还是先离了吧,人命重要。”就这样,丁维英与于德令离婚了。

  在离婚后不久,丁维英发现怀孕了。她瞒着于德令,生下一个女儿,取名丁力。现在已经61岁的丁力回忆起往事,眼圈不由得红了。丁力说:“我爸爸和妈妈是一个村的,两家中间隔了一条河,在妈妈生下我之后几个月,爸爸回家看奶奶,从村里人口中得知妈妈生下了我,就跑到姥姥家去,看到我之后,抱起我嚎啕大哭。”

  功名利禄看得平淡

  “爸爸曾经用一句话评价过妈妈,说妈妈生来就是为别人活的。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对,妈妈一辈子把功名利禄看得很平淡,也教育我们别这山看着那山高,好好干好本职工作。”丁力说。

  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丁维英带着女儿搬到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居住。经过党组织介绍,她又同伤残军人老潘组建新的家庭,婚后又生下三个孩子。上世纪70年代,丁维英的丈夫老潘去世,最小的孩子才2岁。然而丁维英没有屈服,依然坚强地把孩子拉扯成人。

  虽然左右手均残疾,但是丁维英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通过自学学会了缝纫。“那时候都是自己做衣服穿,我们荣军医院里很多护士、小孩都穿过我做的衣服。很多人看到我孩子穿的衣服,甚至不相信是我自己做的。”丁维英说。

  虽然从一建立荣军医院开始,丁维英就在里面居住,但她从来不以功臣自居,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二病区党支部书记刘迎春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荣军医院里盖起了现代化的休养大楼,休养员都申请入住新房。但是由于房少人多,按资格最应入住的丁维英却没有提出入住申请。

  后来党组织找到丁维英了解情况,丁维英说:“男同志入住,一间房可以住两个人,而我入住,一个人就得占一间房子,太浪费了。”就这样,丁维英还是住在上世纪50年代的房子里。后来党组织过意不去,多次劝说丁维英,她才搬到休养大楼中。(记者 李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