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谷城县紫金镇茶园沟村,一位耄耋老人拄着拐杖来到这里,打开事先准备好的白酒,洒在山间草丛,“战友啊,我来看你们来了!”言毕,老人已是老泪纵横。
这位老人就是谷城县离休干部熊子勋,62年来,每逢清明时节,他都要来到这里,祭奠牺牲在这里的58名战友;62年来,他寻遍每一座山头,查清了每名战友的名字和作战经历,写成《黎明的钟声》,为战友们立下一座丰碑。
千钧承诺,为58个牺牲的战友
1948年,21岁的熊子勋随刘邓大军南下参加完解放谷城县的战斗后,被留在了县公安局工作。
1949年3月23日深夜,不甘心失败的一小撮敌对分子纠集不明真相的群众,在谷城县紫金区(现为紫金镇)发动武装暴乱。4天后,谷城县独立营第三连奉命剿匪,不料在茶园沟遭到土匪埋伏,58名解放军战士下落不明。
此事震惊了省市,谷城县特派作战经验丰富的熊子勋为区长再次进山剿匪。经过九个月的艰苦战斗,解放军成功解放了谷城西南山区。
当熊子勋带人进入茶园沟时,顿时惊呆了:草丛中到处散落着解放军战士的烂衣服、烂鞋子、破袜子、头发……而尸骨却不见下落。
见此情景,身经百战的熊子勋不禁两腿一软,一下子跪在地上:“兄弟们死得惨啊,眼看革命就要胜利了,你们却倒在这小山沟里,连骨头都找不到啊!”
熊子勋含泪将战友们的遗物就地埋葬。望着那一座座无名的坟头,熊子勋在心中发誓:一定要找到战友的下落,写一本书,让他们在人民心中“永生”。
历经磨难,坚守对战友的承诺
1950年底,剿匪结束后,熊子勋调回县里工作。人离开了紫金,但对于牺牲的58名战友的牵挂一刻也没有减少。
听说沈阳一名教导员那里有58名战友的名单,熊子勋立即踏上了去沈阳的列车。到了沈阳,教导员说名单在文书那里,熊子勋又辗转来到文书的老家湖南。经过近半年的寻访,熊子勋才在四川青城山的一个寺庙里找到了这份珍贵的名单。
捧着战友的名单,熊子勋如获至宝。回到谷城,他上报县政府,一一向牺牲战友的亲属发出“追烈通知”。
仅有名单还远远不够,工作之余,熊子勋一边进山寻访战友的故事,一边搜集解放谷城西南山区的史料。经过10多年的整理,熊子勋撰写了16万字的初稿《磨盘山平暴记》。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熊子勋被关进“牛棚”。
1982年,组织为熊子勋平了反,将其调入县政协工作。他又重新开始了寻访58名牺牲战友的下落。
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大山沟里,曾经的炮火硝烟、刀光剑影早已散去,望着满山的葱翠、迷人的风景,想到烈士牺牲的壮烈,熊子勋就觉得揪心。
就在熊子勋艰难跋涉、默默追寻的时候,各种疾病却悄然向他袭来。1982年,他被诊断出患了初期胃癌。得知病情后,熊子勋感觉到时日不多,而早年立下的誓言还没有完成,他必须抓紧时间进山,查找当年的证人核对情节。
家人和领导怕他出意外,阻止他进山。他悄悄留下遗嘱:“人不干点事儿白白死了才冤枉,你们不要让我冤枉地死去。”他瞒着家人再次进山了……1988年6月,熊子勋在石人沟一户姓焦的农户家里访谈时得知,半山腰上有两位八路军的坟。他听说后,当即决定要到上面看看。老焦说,那里很陡,现在天又阴,不能上去。熊子勋坚持要去,老焦只得送给他一根棍子当拐杖。快爬到半山腰时,大雨“哗”地倾泻而下,他只好躲在一棵树下。突然,一股泥石流奔涌而来,把他冲下山去。在翻滚中,他被两棵树挡住身体,捡回一条性命,但右眼却被严重刺伤,最终失明。
或许是熊子勋的真情感动了上苍,或许是烈士在天之灵保佑着他,熊子勋的病竟奇迹般地好转了。
时光荏苒,到了1988年底,熊子勋已找到了48名牺牲战友的下落,但还有10人始终没有找到。
后来,他化装成了一名卖唱的艺人。白天,他在当年曾当过土匪的几户人家里打探;晚上,又住进了过去的一个伪保长家里。他从酒后的伪保长嘴里套出一名战士的下落。熊子勋还主动帮村里抬树,闲聊中,参加抬树的人说出了当年被枪杀的几名解放军战士的掩埋地方。
就这样,58位战友的牺牲经过、掩埋地全部搞清楚了。
以书为碑,了却绵绵无尽的思念
几十年的寻访,熊子勋积累了厚厚的笔记。1979年熊子勋第二次动笔撰写《黎明的钟声》。
寻访之路充满艰辛,书写这段历史亦不轻松。1986年起,熊子勋眼睛因患白内障,视力急剧下降,眼镜和放大镜就成了他离不开的东西。每次写作时,他都是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执笔,由于写的字很大,每张纸上仅能写50个字左右。
从1979年至2003年,他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50多万字的初稿。2008年7月,30余万字的《黎明的钟声》正式出版。那天,熊子勋来到谷城县烈士陵园,将鲜花和散发着油墨香味的《黎明的钟声》摆在烈士纪念碑前,告慰58位烈士的英灵。“让年轻一代记住历史,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年,熊子勋多次受邀到谷城中小学讲授革命传统,每到一处,他讲的故事总让人泪流满面。(记者 刘娜 通讯员 杨世华 何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