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14岁男孩树下避雨遭雷击 目击者称有火球从天而降

2011年06月07日 14:03 来源:长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4岁男孩树下避雨遭雷击目击者称有火球从天而降
    目击者朱先生说,当时一个火球从天而降劈到地上。记者 王勇博 摄 图片来源:河北青年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白杨树下男孩被雷电击中

  昨日13时20分,石市裕华西路与苑东街交叉口东北角,一名男孩在白杨树下躲避雷阵雨。

  “当时雨下得不小。突然,一个‘大火球’从天而降,打在了地砖上。”据紧邻事发现场的某乳品销售店老板朱老先生说,当时他还听到了“啪”的一声响,地砖上甚至腾起了一阵烟雾,“那孩子距‘火球’劈下的位置约一米,几乎在‘火球’落地的一瞬,他就倒在那儿了。”朱老先生急忙拨打急救电话。

  附近另一商户刘先生说,下雨前,该男孩曾与几个伙伴在草丛中的塑像附近玩耍。

  紧急抢救恢复心跳和呼吸

  14时许,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抢救室内,几名医护人员正在对该男孩实施紧急抢救,男孩的家属已经赶到现场,石市苑东派出所民警正在抢救室内了解情况。医院楼道内围着不少人,大家都关注着病床上的男孩。

  抢救室外,男孩的母亲跌坐在地,几名护士轮番上前进行安慰。据了解,受伤男孩14岁,是名中学生。

  14时30分,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男孩终于恢复了心跳和呼吸。这时,男孩母亲的情绪才稍有缓和。

  事发时男孩可能在打电话

  据苑东派出所一名王姓民警介绍,受伤男孩的手腕上有灼伤的痕迹,在事发现场还发现了一部损坏的手机,“因此,男孩被雷电击中时,很有可能正在打电话。”

  “目前,我们正打算去查一下这个手机的通话记录,看男孩当时是否在通话中。”另一名民警说。

  在场民警纷纷表示,他们是第一次遇到类似的事件,“在市区内被雷电击中的事件不多。”

  说法

  气象灾害中雷电致死居首

  河北省气象局防雷中心高级工程师付国振表示,气象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莫过于致人死亡,而从多年来统计数据分析,我省所有气象灾害中,雷电灾害致人死亡人数始终居于首位。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因雷电灾害死伤40人,其中死亡24人;去年,全省因雷电灾害伤亡25人,死亡9人;而今年4月份,邢台地区发生今年首起雷击事故,造成数十台家用电器受损,幸无人员伤亡。

  付国振介绍,河北省从沿海到山区、高原,地形复杂,在我国北方属于雷击事故中等偏多的省份。唐山、沧州、石家庄、张家口、承德、保定都是雷灾多发地。“就石家庄来说,市区和西部山区雷电活动又较多。”付国振说,据气象部门多年统计,石家庄年均雷暴(气象名词,指雷电天气)时间在32天左右。

  付国振说,雷击伤亡事故中,雷击伤亡者95%都在农村,城市居民的防护措施和防护意识要好一些。

  市区哪些地方最易招雷?

  付国振表示,雷雨天气时,市区内空旷的地方,孤立的高树、高塔周围,广告牌和水管等都容易“招雷”。雷电产生的主要条件是天空中有带电的云,特别是能产生电荷团的积云、积雨云,多出现于阵雨、雷阵雨等强对流天气。除此之外,雷电的产生还需要雷电传输通道和地面导电物质两个条件。

  “孤立的大树和高塔等很可能会成为雷电传输通道。”付国振解释,在市区内,到处都有高层建筑,很多建筑物上都装有防雷设施,雷电来时会顺着建筑物的框架结构被导入地下。但是在空旷的地方或是孤立的大树周围,大树就成了“引雷针”,在其附近很可能会出现伤亡。

  雷雨天气怎样防雷

  6月份,河北省已进入了雷雨天气多发期,我们该怎么做?省气象局专家付国振建议,人们在避雨时,可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在低凹的地方两腿并拢、就地蹲下。

  1、千万不能靠近高大建筑物或者奔跑,那样会造成旁侧闪击或由于跨步电压而被雷击。

  2、不要在有水面的地方游泳或划船,以防雷电通过水传到人体。

  3、不要驾驶、骑行车辆赶路。

  4、不要紧靠公交站台躲雨。

  5、远离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

  6、不要洗澡和使用水龙头。

  7、避免使用电话和无线电话。

  8、若手持金属雨伞、斧头等物,一定要扔掉或让这些物体低于人体。

  9、开灯时应避免站立在灯头线下。

  10、远离建筑物外墙、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11、在野外遇雷雨时,尽快找一低洼或沟渠的地方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河北青年报 高菲 张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