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从兰州市教育界退休多年的张海全先生通过本报新闻热线反映,他们在西固区河口乡的一处山沟里发现了一块清朝石碑,因风吹雨淋,加之当地村民在干农活时,将石碑的右边缘磨出了几道深槽,石碑上的大部分字已经看不清楚了,但石碑上的较大的字还可以清晰辨认。
记者在现场丈量发现,这块石碑高约1.97米,宽约0.66米,碑头约为0.73米,碑厚约为0.14米。经过擦洗,可以清楚看到碑头正中竖刻着“空山片石”四字;而石碑的正中除了数百个人名外,刻有“利物济人创修斯桥,百世流芳後之登斯桥”等字样。落款为:咸丰四年夏五月十二日甘肃凉州镇庄浪协属苦水堡总司立邑庠生杏村氏巨振第顿首拜。
张海全告诉记者,他通过近几年的走访了解到,大滩村中的老爷城就是当时修建在丝绸古道上的驿站——沙柳城,城内修有南北两座二层祖师楼楼阁,一座石碑和五座庙宇。同时,听当地部分老年人讲,当初朝廷与地方互通文书、信件的道路分为:北路、中路和南路,其中中路就是从陕西经兰州、宁夏,通往青海、凉州等地的最早狭长古道。这段路时有送文书者快马过往,也有少量的贸易马队和驼队运输茶叶、布匹等。到了明朝,多次整修古道,狭长古道变得宽敞了,过往的马、驼队日渐增多,逐步变迁为运输丝绸、茶叶、布匹、粮草的通商大道。到了明万历年间,朝廷与各地督府互通文书很频繁,投书差役日夜兼程。由此,沙柳城顺势变成了投递政府文书的差官人员中途休息的地方。
同时,他们还在村里发现了砖瓦的碎片和残缺的两只石狮子,加上沙柳城残留的城墙等,可以证明丝绸之路当初从此经过。(记者 滕效宏 文/图)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