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农民工生活单调乏味,工余时间无所事事
下工后,我们该向何处去?
“新杭州人文化家园”:打破农民工“上班-吃饭-睡觉”生活模式,计划5年内推广至300家
上工时辛苦劳作,下工后的生活却单调乏味,无处可去——这是不少进城务工者的烦心事。在杭州一些农民工集中的城郊结合部、工业园区、农民工公寓,职工文化活动设施严重不足,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业余时间无所事事,少数人还发生了打架斗殴、酗酒滋事、赌博偷窃等违法案件,既影响了社会治安,又破坏了职工队伍稳定。
为了让农民工们在业余时间有书看、有球打、有歌唱、有舞跳、有地方可去,杭州市总工会设计了“新杭州人文化家园”这一载体,并在下城区天堂园开发区进行试点。
来自河南的农民工小张说:“刚到杭州时,一个人也不认识,参加‘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的活动后,认识了很多与自己一样在杭州打工、生活的朋友,还参加了社区的志愿者巡逻队,让我感觉住在这里很踏实,很幸福。”
今年,“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将新建50家,年底累计达到130家,5年内推广至300家。杭州市总工会副主席翁正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这是他们必须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
看上有线电视,
宿舍里传出欢声笑语
走进杭州永得百合实业有限公司,集职工书屋、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培训室、乒乓球室、休闲区、健身区、篮球场等娱乐、学习设施为一体的“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展示在记者面前,这是企业为外来工提供的休息、充电场所,也是企业积极响应杭州市总工会等创建“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的一个缩影。
公司总经理曹永年激动地说:“这些年的阅历使我清楚地意识到,厂房可以用钱建造,机器可以用钱买到,但员工不单是花钱雇来的,需要一系列的人文措施才能用好、育好。为职工修建集娱乐和学习为一体的文化家园,让员工能够放松身心,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杭州市总工会主席陈永良说,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和工人阶级的新生力量,然而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打工期间缺少人文关怀,缺乏亲情温暖,他们的精神一直在城乡间徘徊。关心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应该成为社会各界及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
于是,市总工会设计了“新杭州人文化家园”这一载体,并于2008年在下城区天堂园开发区进行了试点。
翁正营介绍说,“之所以选择天堂园作为试点,是有理由的。”天堂园在杭州十分具有代表性,地处杭州城北城郊结合部,是以女装开发、设计、生产为主的工业园区,园内有外来务工人员5000余名,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和枯燥。
为此,杭州市总工会拨出了35万元专款为5000余名职工打造精神文化家园。首先,杭州市总积极取得园区内企业、园区管委会和华数电视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在农民工宿舍开通了有线电视,并在宿舍边上兴建了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开设了一个小型的“职工书屋”。
天堂园“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建立后,深受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工余时间,球场上几无空闲,书屋里人流不息,宿舍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彻底改变了5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上班—吃饭—睡觉”的生活模式。一名外来务工人员专门写信给市委书记,感谢市总工会开办“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真没想到看上有线电视这么一件小事,能让他们对工会千恩万谢。”翁正营说。
推动长期运营,
争取多部门支持
在天堂园开发区建设“新杭州人文化家园”效果非常明显,不但丰富了外来务工者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促进了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和谐。建设“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经验得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新杭州人文化家园”主要服务对象是外来务工人员,选址必须方便外来务工人员。为此,杭州市总工会把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城郊结合部的社区、农民出租房成片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和劳务加工企业作为“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的重点建设区域。
为使“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的“软、硬件”更加丰富和完善,杭州市总工会主动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对“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建设的支持。市总工会、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和市体育局联合发文确定了“文化家园”的建设目标、创建标准,确立了“合力培育、定期验收、联合认定、共同扶持”的工作原则。
杭州市总工会对新建一家“新杭州人文化家园”补助3万元开办费,市图书馆为 “职工书屋”的借书证与图书馆的借书证实现借书一证通,市体育局按每家“文化家园”1万元标准配置体育健身器材。同时,杭州市总还注重利用社会资源,动员企业利用空闲场地整修为活动场地,动员乡镇(街道)把公共服务设施改造为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动员社区将配套用房用于职工活动等,同时动员企业将内部的“文化家园”向企业外的外来务工人员开放,提高“文化家园”的利用率。
杭州市总还在 “文化家园”聘请了职工志愿者和文体爱好者担任管理工作,建立起一支管理队伍,保障“文化家园”在长期的运行中发挥实效。
除了职工书屋、职工学校、职工俱乐部“三位一体”文化活动设施外,“文化家园”还因地制宜开展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和需要的活动内容,如开展外语培训、街舞活动等。
“今年我们还将开展评选活动,从全市选出10家硬件设施完善、服务管理规范、活动内容丰富、新杭州人充分受益的家园作为示范点,助推家园进一步发挥服务外来务工人员、满足新杭州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功能。”翁正营介绍。
列入市“十二五”规划,
企业投资热情高涨
荷花苑是古荡街道嘉荷社区拆村建居点,有近万名新杭州人在此租住。这里也成立了“新杭州人文化家园”,购置了2000册的书籍、室内健身器材、投影仪等,社区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技能比赛、文艺表演、体育赛事等活动,丰富“新杭州人”的业余生活。
杭州富轮集团因地制宜,通过改造厂房,投入15余万元,建立了职工书屋、职工俱乐部、职工学校和职工球场,配备了图书、电脑、电视机、乒乓球室等设备和运动器具,为广大员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营造良好氛围。
“文化家园”的兴起还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体育活动骨干,提升了新杭州人的精神文化素质。杭州市总工会每年都举行“放歌天堂”外来创业者声乐大赛,参加比赛的职工绝大多数是来自“文化家园”的骨干。
“现在,企业建设‘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的热情非常高,不少企业主动投入资金建设职工学校、职工俱乐部、职工书屋三位一体的‘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翁正营说。“‘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建设已列入杭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我们计划通过5年时间的建设,使‘新杭州人文化家园’数量达300家,使200个乡镇街道都有‘文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