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和《大风车》
鞠萍就这样一路唱着,走进了北京师范学校,走进了中央电视台。
1984年毕业于北京幼儿师范学校,熟悉儿童心理,热爱幼教事业的她也就在这一年11月调入中央电视台青少部,成为第一位专职青少节目主持人。
说起与电视台的缘分,还是因为鞠萍在合唱团的表现打动了中央电视台的导演和主持人陈铎,由于他们的力荐,才有了鞠萍和荧屏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鞠萍回忆道:“第一次主持节目时紧张得要命,不知道声音应该从哪儿发出来,根本不知道要看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导演告诉我:教孩子们玩就可以了。”她马上领悟:“这是我拿手的啊!做做手工、弹弹钢琴、跳跳舞……这些是我的强项啊!”
于是,1985年6月1日,少儿节目《七巧板》与观众见面。“七巧板本来就是拼来拼去,变幻莫测的,唱歌、画画、做手工……这个节目就是最初的儿童杂志类型节目。”也正是因为这个节目,鞠萍走进了千家万户,“鞠萍姐姐”成了无数孩子们心中最美丽的“天使”。
这个节目一做就是10年,10年里《七巧板》创造了太多奇迹,那份36%的收视率直到今天都是难以逾越的神话。
“今天想想,不是那时候的节目做得有多好,而是那时候的节目少,大家的选择少。其实做《七巧板》的时候条件挺简陋的,就一台机器,拍完一遍再拍一遍,前一遍是拍脸,后一遍拍手,最后还要拍反应,就是单机拍摄;也没有提字机,全靠自己的脑子记。”鞠萍解释道。
而就在这10年间,鞠萍也创造了自己的神话。
1986年,鞠萍工作第2年,就在全国专栏节目评选中获优秀主持人奖;1988年“如意杯”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十佳”评选中获得第一名,拿到这个奖的时候,她泪流满面;1991年,被破格评为编辑职称;1993年拿到首届优秀节目主持人“金话筒”评选金奖;次年,再次破格评为主任编辑职称,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年轻的一位……
1995年5月31日,《七巧板》走过十年风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第二天,“大风车吱呀吱悠悠地转,这里的风景啊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这首歌曲传进了家家户户,所有的孩子都会在傍晚的时候与鞠萍姐姐“相约”《大风车》。《风车大问号》《风车互动》《大家一起来》等栏目天天在转动;《哪吒传奇》《小糊涂神》《小贝流浪记》《丑小鸭》《海尔兄弟》《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经典动画也走进了每个孩子的童年。
《大风车》一转就转到了今天,鞠萍也一直做到了今天,节目组越来越热闹,月亮姐姐来了,小鹿姐姐来了,周洲姐姐来了,小时姐姐来了,还有毛毛虫哥哥、红果果、绿泡泡都来了。就在这个时候,鞠萍由幕前慢慢走到了幕后,除了做主持人,还当起了制片人,她说,“应该给年轻人自由发挥的空间,施展才华的舞台,她要做的是铺路石,绝不是拦路虎”。
26年都给小朋友亲手回信
2011年,是鞠萍走进中央电视台的第26个年头。
在这26年中,有一件事是鞠萍每周都在做的——坚持给小朋友亲手回信。
鞠萍最关心、最热爱的还是那些孩子们。她差不多每天都能收到全国各地很多小朋友的来信,大都是孩子口述、家长执笔。这些信的内容其实都是差不多,无非是向鞠萍姐姐问个好,表达一下爱慕之情,而鞠萍却很认真地给他们一一回信。“信的内容很简单,让小朋友们听爸爸妈妈的话,早起早睡,多吃饭多运动,乖乖上幼儿园,别和小朋友打架……”
有朋友认为写这种信就是玩玩罢了,若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干,一天写上十几二十封的,并且年年岁岁花相似地写下去,的确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于是就劝鞠萍挑几封有特殊意义的信回复即可。
鞠萍的回答是:“都是几岁的孩子,让我怎么选择呢?不理谁,谁都会不高兴的呀!”
所以直到今天,所有给她写信的小观众们都会收到鞠萍姐姐给他们的亲笔回信。
“每个周末没事的时候,会集中起来回信。爸爸会帮我把信剪开,把它一摞一摞地分捡好,尽量节省我的时间。我会照着上面的地址,给小朋友写上三言两语。但就是这三言两语,也没准会对这个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鞠萍回忆说,“记得在第二届金话筒颁奖的时候,有一位南京的小朋友,拿着10年前我给他回的一封信,在那个晚会上和我见面,对我来说,那个瞬间幸福地难以言表。现在我家里,对我来说最值钱的就是这一摞摞的观众来信。”鞠萍有些感慨。
作为鞠萍的观众很幸福,作为她的儿子更幸福,很多人在童年的时候都想过,如果鞠萍姐姐变成自己的妈妈,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1993年1月22日,大年三十,这是一个让鞠萍永远也忘不了的特别日子。那天,快到中午的时候,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她的儿子来到了这个世界。鞠萍知道,自己的另一段生命从此拉开序幕。
鞠萍和丈夫商量后,为儿子取名叫蒋翼遥,“希望他能带着父母希望的翅膀飞向遥远的未来”。小翼遥的出生,给鞠萍增添了许多新乐趣。从儿子满月开始,鞠萍就为他记录成长的“足迹”。在鞠萍的钱包里、写字台上、办公室里,到处都有小翼遥可爱的照片,无论工作多忙或者生活里有多么不开心的事,只要目光停在宝贝儿子的相片上,鞠萍心里马上就有暖暖的温柔涌上来。
在不少中国家长的观念中,认为过多地表扬会让孩子骄傲,只有不断地指出孩子的缺点才是教导他们成才的最有效方式。鞠萍却不是这样,她认为学会适当地赞美孩子,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小翼遥刚学说话的时候,鞠萍就发现,只要家人惊喜地说“我们家翼遥真棒”之类的话,小家伙就会手舞足蹈说个不停,而且嘴里经常蹦出一些新鲜词。她半开玩笑地对丈夫说:“看起来,谁都愿意听好听的,孩子也吃这一套。”
但是,如何赞美孩子却是一门艺术。为此,鞠萍特意上网浏览了一些知名教育网站,学习中外先进家庭的教子方法。但是,鞠萍却自有一套的。她会对儿子说,“嗯,你做得不错。不过如果我是你,我会做得更好。”然后再把原因解释给孩子听。鞠萍说,作为家长,一定要对孩子建立真正的信任,让孩子自己认为“我是最好的,我做得最棒”!
鞠萍说:“我的教育方式与许多家长不同,我希望儿子顺其自然地成长,从不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做什么事凭他自己的兴趣,也不给孩子增加更多的负担,而是注重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品行。在她看来,人品的好坏是最重要的,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孝顺父母的人,这是做人的基础,这才是孩子们应该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
鞠萍没有给儿子报任何学习班,也没有强制灌输自己的思想观念。儿子很少看鞠萍的节目,但这并不妨碍鞠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她会笑着在出门前问儿子今天的衣服合不合适,她会弯着腰在儿子屋里擦地板,她也会在儿子无聊的时候陪他打上几次扑克,她也会对着儿子唱几句周杰伦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