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扬子晚饭团”网友向本报反映,成贤街北头的“国子学”牌坊,修建的是仿古建筑样式,用的却是现代的简体字,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仿古建筑上的字用繁还是用简,各处并不统一存在着争议。
“用简体字,应该是处于规范用字的考虑吧,但这些地方最好能用繁体字。”南京作家协会副会长薛冰表示,“这处国子学的牌坊,虽然不是原来的古迹的恢复,不存在文物古迹原样的问题。但既然是做一个仿古建筑,最好还是应该用繁体字。”如果建的是古建筑样式,用的却是简体字,看了就觉得有点不对味。
成贤街去年进行了一轮街巷整治出新,市容面貌焕然一新,道路两侧新建了很多文化墙,上面刻有诗、书等,沿街店家的门头也大多进行了统一改造,体现了“青砖小瓦马头墙”的传统风格。这一去年完成的街巷改造为周边居民所称道,也视为这轮街道整治出新的一处成功案例。“街巷搞得很漂亮,也很有文化味,但街头的牌坊实在有点太山寨,显得没文化。”市民张先生抱怨的牌坊,就树立在成贤街的北头,上头从右向左写着三个金色大字“国子学”。
据介绍,明代这里曾建有国子学,次年改称国子监,当时的人认为读书人被选拔到这处“高等学府”深造后,即成为贤人,可入仕为官,所以国子学旁监生们常走的街巷称为成贤街。
“在我印象中,夫子庙的牌坊,不就用了繁体字,庙字写成了繁体的廟吗?”薛冰认为,国子学和夫子庙的牌坊,其实是一类建筑,所在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建议最好还是用繁体字,如果考虑到有的市民看不懂,也可以在旁边设置的说明牌上解释。不过在采访中,也有市民表示支持简体字,古代文化专业毕业的杨先生就表示:“我觉得简体字挺好,繁体字写着小孩也不一定能看懂。”他认为,既然是现在建的,遵守书写规范,用简体字无可厚非。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仿古牌坊门额上用简体字的,并非个例,“繁简之争”由来已久。此前,南京在整修明城墙时,新建设了一处标营门,城门上头就写着简体的“标营门”,也引来不少市民质疑。有市民称,不光这处标营门历史上没有,是如今人现造出来的,就是城门上三个大字也是不伦不类。记者注意到,在复建“雨花门”时,城门上的三个大字则是用了繁体字。
读者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什么样的意见?欢迎参与讨论。 仇惠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