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郭美美事件”映射微博江湖 成百姓积极互动开端

2011年07月06日 15:31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郭美美事件”映射微博江湖成百姓积极互动开端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利益角逐之地 各种势力参与博弈

  微博江湖如何引爆大事件

  大概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名叫郭美美的名不见经传的20岁女孩在微博上发的几张炫富照片,最终在这个夏季引发了一场比天气还热的网络与媒体的真相大调查。

  从6月20日,郭美美以“红十字商会总经理”身份认证开始微博炫富被网民关注,到今天已整整半个月,这段时间微博展现出了它裂变式的广泛传播威力,以及真相与谣言并存,群情激愤、鱼龙混杂的乱象。在郭美美不断被“人肉”出种种隐情之后,疑点似乎有增无减;红十字会破天荒地三次发声明,两次召开新闻通报会,在网上引发的却是更多的猜测和不满……真相似乎仍然遥不可及。

  有网友评论:“微博已然成了一个江湖。”套用一句武侠名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这些人只是以ID出现。郭美美事件让大家领略到了微博江湖的风云变幻,不同的利益方在此博弈,意见领袖看见发声机会,幕后推手想要出名,平民渴望真相,炒家跟进营销……越来越多的人被卷进这个舆论漩涡和信息黑洞。为此,记者采访了舆情分析专家,请他们为大家解读“郭美美事件”映射出的微博江湖。

  起点 选切入角度

  看哪些兴奋点能点燃公众情绪

  舆情分析专家对“郭美美事件”定义为:“日搜索次数超过15万,2季度特级舆情事件。高官、美女、慈善、贪污、宝马、二奶、别墅,一件事包含这么多网友兴奋点,少见。”

  在微博和论坛,靠打美女牌和言行出位博人眼球的事件比比皆是,但像郭美美事件集中了这么多敏感的兴奋点的却绝无仅有。武汉大学舆情分析专家沈阳教授认为,该事件最早的卖点在于美女、炫富、豪车,慢慢牵扯到社会机构、高官、富二代,加上带有一定惊悚性质的现场直播式的人肉搜索,久不回应和相对无力的官方表态等诸多因素把这一事件推向了高潮。

  “情色类事件对于普通网友是有吸引力的,开始也是从美女角度切入,逐步扩展到草根民众较为痛恨的贫富差距问题,人们深入思考自然会问,一个年轻女孩是如何暴富的,这个时候挖掘出红十字会的关联性,自然对公益组织的透明问题关注起来,联想回忆到某些历史不良记录,诱发公众情绪爆发,最终演变成一场超级蝴蝶大戏。”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向记者表示,郭美美事件是“深层情绪的一次爆发”,他认为,郭美美事件的起点并不像一些人所说,是出于公众的“仇富心理”,“同样是富豪,大家为什么不仇视李嘉诚?大家仇视的是不能见光的财富获取方式,尤其是利用公权暴富。”而郭美美“红十字商会总经理”的身份给了大众这种明确的联想,所以一下子点燃公众情绪。

  喻国明认为,红十字会在微博被曝光丑闻已不是第一次,从天价帐篷到天价餐费,解释的乏力和操作的不透明使公众的不信任感与日俱增,“这种对滥用公权的不满情绪迟早要爆发,需要的只是一个导火索,没有郭美美也会有李美美,而网络微博成了催化剂和放大镜。”基于这种不信任,网民对红十字会首先做出的是“有罪推定”,是“有逻辑的怀疑”,这种怀疑如同“蝴蝶的翅膀扇动触发社会中枢的末端神经”,于是,排山倒海的“蝴蝶效应”出现了。

  跟进 水军推手现身

  网友即使感觉是炒作也会深陷其中

  自从“郭美美事件”在网络浮现,关于“水军炒作”和“幕后推手”的猜测一直没有停止,在以往的网络事件中,这两个角色似乎必不可少,他们已经是微博江湖里的一道“风景”,而谁在充当郭美美背后的操纵者一直众说纷纭。

  记者注意到,炫富被曝光后,“郭美美baby”的微博粉丝以每分钟上百个的速度增加,目前其粉丝人数已达到39万之多。网友调侃称,这下红了,可以去接戏了,是个好“演员”!7月1日,有人自称“郭美美炫富事件幕后炒作策划人”在新浪开微博,目前已就此事发出7条微博,他表示专职网络炒作,称“凤姐也是我炒红的”,并承认开始郭美美的微博认证是“演员”,后来为了需要才改成“红十字商会总经理”,并引发轩然大波。他在微博中表示这个策划成功了,因为郭美美“已经被炒红”。

  虽然这个背后策划者的身份目前无法求证,但是一些专职网络策划的圈内人士都认为“炒作嫌疑很重”。推红“芙蓉姐姐”的陈墨表示,“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头衔,与20岁的年纪这些违反常识的情况对比,肯定会形成巨大关注”,他认为这若是炒作,可谓技巧娴熟,“将反差做到了极致,抓住了人们的心理,网友即便感觉到是炒作也不自觉深陷其中。”而“郭美美事件”短短几个小时就迅速在微博和各大论坛成为热议话题,对此陈墨认为“微博是一个海量平台,虽然事情确实很雷人,但是以这种爆发性的转帖量来看,不排除有网络水军暗中做推手的可能。”据称,一些小公司乐于接手这种业务,“5万元到10万元,或者更便宜都能做。”

  随着事态发展,更多的利益方被牵涉进来,关于背后策划者的猜测也越来越多,不少网友直指某奢侈品牌,因为他们“是本次事件最大的受益者”。

  对此,舆情专家沈阳教授认为,“目前还不能断言最早的肇因是炒作,但是在事件演化过程当中,各方博弈较为明显”,他指出,“大量有正义感的普通网民、期待真相的围观群众、少量炫耀欲望的狂欢者、商业炒家和极少量火中取栗的阴谋家,这些人都已聚势而出。”

  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则表示,微博作为一个江湖地带,“有利益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各种势力参与博弈,无论是政治的还是商业的,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获取利益的场合,网络也不例外。”

  深挖 真相和谣言并存

  开始进行人肉搜索细节一点点浮出水面

  在“郭美美事件”中,最具悬念的无疑是层层推进,抽丝剥茧般的“人肉搜索”,很多隐情和关键人物就是在搜索中逐渐浮出水面,以至于很多网友在焦急等待,甚至表示“查不出郭美美真相无心做事”;但同时,种种谣言和伪证也遮蔽了人们的视线,真相与谣言并存这种状况在对郭美美的微博直播中似乎表现得淋漓尽致。

  沈阳教授认为:“人肉搜索是一种生产力,可以在社会交流过程中节省大量调查成本。人肉搜索也是一种全民娱乐式的搜索活动,而微博提供了一个信息快速扩散,形成事件引力的急速传播平台,起到了挖掘机和放大镜的作用。”

  在这次事件中涌现出一批草根微博充当了这个“挖掘机”,例如爆出不少猛料的“姜朋勇”,他表示,他爆的这些料来自很多网友,“这个团队是自发的,没有任何人在里面有收益,全部出于义愤,大家发挥自己的能力,然后去总结,去挖掘,去搜索这些事情,然后挖出很多很多的细节,这些所有的细节一步一步印证了这里面有猫腻。比如说,有人曝光航空公司郭美美和她妈的乘机记录,还有人在国土局网站上查到了郭美美她妈的那块地……”姜朋勇表示,自己只不过拥有实名认证,发的帖子可信度更高,所以他转发了众多网民私信给他的消息,他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事后证明,网友“人肉”来的消息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有很多不实之词,误导了网民视线,甚至引发偏激言论,于是,微博再次被冠以“谣言集散地”的恶名。对此,喻国明认为,网民不是专业调查机构,会有消息不实的情况,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在查清真相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现在新浪微博有30万加V人群,他们可以算是消息灵通,分析力比较强的群体,一般会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如果能在微博建立一个求助平台,吸引他们积极参与,为一些热点事件提供解读,会更大限度保证信息真实,同时平衡微博中的一些偏激意见。”

  沈阳教授也提出类似建议:“微博中可以积极构建民间辟谣联盟,对粉丝数量在一定值以上的(比如1万)要求实名认证,同时实行V网友首发负责制,每个有影响的自媒体都应该更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延伸 裂变式的传播

  微博江湖中的一切都是现实的镜像

  现在,郭美美的身份来路和过往经历已经基本描绘清楚,公安机关立案介入调查,红十字会也在多次声明辟谣后作出7月底前将捐款信息上网明示的承诺。事情似乎暂时告一段落,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微博运动对于舆情专家而言,却成为一个难得的案例。

  沈阳教授表示,谣言并不可怕,“没有互联网之前照样是谣言满天飞,前段时间的抢盐事件恰恰主体是不怎么上网的群体,因此不能夸大互联网或微博谣言负面的一面。”他认为,我们要在鼓励公民自由发表言论和防止谣言上取平衡策略。“互联网和微博是现实的镜像,关键还是要把现实的事情做好。围绕互联网中反映出的问题,抓大放小,一件件处理好。”

  微博诞生短短一年已经成为继都市报、大型网络论坛之后崛起最快的信息传播方式,根据舆情检测,前年34%的社会议题是由网络草根推动的,去年这个比例上升到46%,网络话题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

  微博裂变式的传播无疑带来了管理难题。微博传播不是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而是裂变式的广泛传播,一个人的微博可以被其“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转发,不断蔓延。新浪试验表明,一条微博在半天之内可以传到国内各地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沈阳教授表示,当微博日益成为突发事件传播舆论中心时,亦对政府部门依法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新媒体运用能力提出挑战。

  沈阳认为,在“郭美美事件”中,红十字会应对不够充分和及时,至少应该对网友提及的各项证据作出充分回应,在可能的情况下,成立调查委员会(如果事态扩大,需要外部调查介入)。在舆情应对中比较忌讳隔空喊话,鸡同鸭讲,应该就事论事,有一说一,比如郭美美的钱到底哪里来的,商业红十字会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能回避问题。

  在网络时代,一般情况下,删帖有效,但是一旦信息充分扩散,删帖会导致事态的急剧扩大。“虽然传统的公权调查的速度远落后于网络的运作速度,这一实际因素也不可忽视,但无论如何相关部门都应该公开快速透明地积极应对”。

  喻国明也表示,虽然微博是一个鱼龙混杂的江湖,存在种种弊病和乱象,但对于公众,它是一个减压宣泄发言的场所,对于政府而言,它可能是一种新的执政方式的开端,是一种和百姓积极互动的开始。(记者 张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