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民间“报恩”随时休克 草根慈善何以让人牵肠挂肚

2011年07月18日 15:5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民间“报恩”随时休克草根慈善何以让人牵肠挂肚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民间“报恩” 随时休克?

  “运行5年来网站已负债十多万元……虽然有太多的眷恋,太多的牵挂,但我实在无能为力了……”“中国报恩网”站长许利娜发出的这份公告,以及随后石家庄一所民办高校的出手相救和网站的起死回生,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大量关注。

  草根慈善为何能让人牵肠挂肚?信任也好、同情也罢,可能都和网站运营者段非和许利娜的“不食人间烟火”有关。

  他们办着一份接受求助的事业,却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求助”。他们至今唯一接受过的个人资助,恐怕就是前不久一位姓付的先生给他们提供的免费电话,400-02-36524。02代表段许二人,36524则是希望求助者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能联系到他们。

  从避开资助到接受,起死回生悲喜一番,这对出身贫困家庭的“80后”夫妇,到底是怎么想的?

  背景

  我们感恩源自我们受到的帮助

  2006年正逢唐山大地震30周年,寻找当年的恩人、感恩、报恩成为唐山的主题。身在唐山、即将大学毕业的许利娜深受感动,她和实习中遇到的同事段非一拍即合,创办了中国报恩网。许利娜在“站长告白”中写道:我是河北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四女生,来自陕西农村。从小学到大学,这一路走来,如果没有父母、亲友、老师多方的支持和帮助,我的求学之路是很难坚持走下来的。我很感谢为我求学提供帮助的人,我要报答关心帮助过我的恩人。

  记者:取名报恩,恩从何来,你们受到过什么帮助?

  段非(贫困山区里走出的大学生,报恩网的创办者,2009年成为许利娜的丈夫):上大学的时候,我父亲患脑血栓,老师和全班同学都给我捐了款。老师觉得我舍不得吃好吃的,周六、日还包饺子带给我吃。

  许利娜找工作的时候需要穿像样点儿的衣服,同学朋友有的买了送她,有的借衣服给她,她穿的那一身衣服就是这样凑起来的。

  报恩也不只是针对社会,在我们没有太大能力回报家庭的时候,我们也希望亲人们知道,他们的孩子有一颗报恩的心,有份孝心,有份爱心。

  记者:你们是贫困生,最初靠什么创建报恩网?打算帮助什么人?

  段非:报恩网创建时,我们俩都不懂技术,只是对网络略有了解,网页制作、服务器都需要钱,是许利娜用做家教赚的470元钱建起来的。

  因为对公益接触的少,开始是考虑帮助上不起学的孩子。后来随着网站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求助者都找到我们,我们也就开始帮助他们。

  背景

  有理由不信任我们吗?

  报恩网运行5年来,组织大小公益活动60余次,为社会公益事业募捐善款60余万元。帮助过上百名孤儿,以联络医院减免费用的方式救助了12个先心病患者的生命,为失学儿童募捐上学费用,到敬老院义演慰问,为残疾人安排学习一技之长等主题公益活动。

  记者:人们连红十字会都不信了,凭什么信任你们?

  段非:最初我们不了解公益,只是因为曾经接受过老师同学的资助,比较看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后来信息发布的多了,我们慢慢发现,就是有人愿意直接把钱捐到求助者手中,体验直接帮助人的快乐。于是别人捐钱,我们牵线搭桥。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会从善款拿提成去办事,而是拿我们自己辛苦赚的钱或者是借的钱来补贴。比如有人捐米、面、油给山区,得雇车运进去啊,雇车的钱我们来掏,他愿意也可以跟着去,你说他有不相信我们的理由吗?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做所有的公益捐赠活动几乎都号召了媒体参与,我们在网上也会公布,让这个事情很透明。

  记者:你们怎么保证求助信息是真实的?

  段非:最开始在网站上发布求助的时候,我们就要求求助者提供信息,由我们核实情况,打电话,或者去村里走访。我们登的求助信息都是经过验证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一些时间和费用。

  记者:核实信息时就没上过当?

  段非:以前遇到过欺骗的情况,但是都被我们识破了。比如有个自称姓康的学生曾经打电话过来让我们给他打钱。说他上高中,各种费用多,一个月要花1500元钱。后来他应我们要求发过来求助信,并未给出详细的信息,只是说父母出车祸死了,自己借住亲戚家,亲戚家很穷,没电话也不能上网。现在也有这样直接要钱的求助,但我们是不会发布的。

  背景

  我们不从善款里动一分一厘

  2007年,为了给公益事业“造血”,许利娜凑了3万元,注册了石家庄报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为企业做网站、营销策划、品牌推广。段非说,这期间,他俩没给自己开工资,当房费和员工工资付不上的时候,还要出去向朋友们借钱。平时两人就是花个饭钱,办公室连办公带住,“睡地板就睡了两年多”。

  记者:为什么不抽取善款维持运营?

  段非:以前也有网友说,从捐款里面拿一点做办公经费可以理解。我们肯定不会做,因为民间慈善按比例扣除捐款是不合法的;另外,我们也没有公募资格,所以我们也不会号召大家把钱捐给我们。我们不从善款里动一分一厘,一直只想着通过自己创造财富来做公益。

  记者:你们办的公司是怎么回事?

  段非:2007年开始,我们成立了团队,有了自己的技术和美工,也有不少朋友给我们带来一些生意,这样我们从制作网站中获得了一些收益。但随着做公益耗费越来越多的精力,网站制作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入不敷出,直到最近,实在没有办法维持这个团队和这个公益平台。

  记者:关闭网站之前,难道没想过求助吗?

  段非:没想过。当时好多网友说,网站已经不是我们两个人的了,是属于社会的,不应该关闭。

  但是我们想,坚持了5年没伸手要过钱,网站的美誉度一直很好,一旦求助了,要来钱了,会不会质疑就来了?所以我们就打算去打工赚钱,等有钱了再回来继续做。

  记者:不愿求助,为什么后来又接受资助?

  段非:石家庄计算机职业学院积极地联系我们、支持我们,确实很意外。对这个我们也有顾虑,担心先关闭再开通会不会被人说成是炒作。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网友要求我们坚持做下去,我们觉得,如果执意关闭,只能说明我们没有勇气也没有真正的爱心把公益做下去。你看这才短短几天,得到的捐助就已经超过1万元了。现在我们只想帮助更多的人。

  记者:你们还欠着那么多债,打算怎么还?

  段非:前几天有一个北京的企业家打电话来,说要帮我们还债。其实我们一直没有奢望过有人会帮我们承担这个。

  目前我们做公益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因为学院给我们提供了两居室的宿舍、单独的办公场地,还配了一辆面包车,网站技术支持以后也是学院师生来负责。此外,我们在学校兼职做德育老师还有工资,挣来的钱我们可以省吃俭用,一点一点拿出来还债。

  背景

  民间慈善要量力而行

  上个礼拜,段非和徐利娜忙于搬家,直到周日晚上还在路上奔波。因为上网不是很方便,网站更新有点慢,但是线下的活动没落下太多,也联系了几次捐助。同时,他们也接到了很多网友的电话,有表示支持的,也有想做民间慈善来取经的。

  记者:报恩网险些死掉,这段时间有过反思吗?

  段非:到现在,有人认为我们失败了,我不觉得,我认为报恩网算是不错,因为坚持下来了。和我们一起做公益、以前跟我们互换链接的网站,已经死掉一大批了,好多是运营一年就关闭了。

  现在我们有一批捐赠者,还有一批认为找到我们就找到希望的求助者,看到这些我们觉得自己很有价值。

  记者:做草根慈善,对后来者有什么建议?

  段非:涉足民间慈善,千万不要想着做起来就有人支持你。有人认为做公益一定有人支持,这个真是不一定。别人通过你的平台可以帮助他人,但是不一定帮得了这个平台。所以一定得根据自己的条件来。要么是兼职去做,利用休息时间,有多大力使多大力;如果全职做,就得有创造收益的能力。

  更要注意的是,一旦民间慈善拿出善款来维护平台,很快就会被口水淹没,信誉下降,就不会有人再通过这个平台来捐助,你做慈善的心就被人家打折了。

  [补白]

  “报恩”还在继续

  “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是什么困难,都可以将您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发到中国报恩网信箱里。”

  在报恩网网站上,详细地列着求助信应该提供哪些信息。

  比如,“……如求助人是贫困生,需要求助爱心人士以继续完成学业。请附上村委会或居委会开的贫困证明,求助人照片,相关工作人员联系电话,村委会电话等。”

  “中国报恩网”还在,很多人心中的希望也还在。

  段非在采访结束后特意提醒记者,现在网站置顶的隆化姑娘小镜,被父亲的三轮车不慎碾伤,就住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一名北京的志愿者刚刚捐了3000元钱,希望大家能够予以关注、施以援手。

  段非说,“报恩”是在延续的,这样的例子很多。一个山西的女士,她的孩子患先心病,曾通过报恩网接受过帮助,由于病情严重,后来孩子还是没了。不久前,她把自己打零工挣的钱捐了500元出来,帮助了在石家庄住院的一个先心病患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