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上海80%乘客认为地铁安检无效果 管理部门回应

2011年07月29日 08:4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海80%乘客认为地铁安检无效果管理部门回应
    昨天下班高峰,地铁安检设备前,乘客排起长队,大家都急着往前走,地铁安保喊着请乘客配合安检。蒋迪雯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常常受到质疑甚至引发纠纷的地铁安检问题,记者日前在上海地铁的车站随机对60位乘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乘客表示自己会主动配合地铁安检,但认为安检效果明显的仅占20%;而认为地铁安检该取消或需有所改变的,也接近一半。

  安检目的是为了保障千万市民的安全。让地铁安检更有成效,也是安检部门和每一位市民的共同愿望。近日,本报将乘客对地铁安检的疑问、抱怨及建议进行了汇总,请地铁安检管理部门一一作答。

  有些包检,有些不检,是否形同虚设?

  【问题聚焦】

  相比北京、深圳地铁“逢包必检”的严格安检措施,上海地铁安检有种不够“给力”的感觉。有些包检,有些不检,常有人无视而过,这让很多市民感觉形同虚设。

  【热点问答】

  新闻视点:很多市民都觉得,既然要安检,为何不能像机场火车站一样,人人都检,让人安心?

  安检部门:上海的地铁站在建造时,并未考虑安检需要,因此自世博会前开始实施的安检,在设置上肯定存在与车站固有结构不符的状况,也使地铁安检出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空间较小,二是相对封闭但又无法全覆盖,安检只能采取半开放式。地铁的特点是迅速快捷,上海地铁如今每天客流达600万人次,高峰时一个入口每分钟进站可能数百人,假如采取“逢包必检”模式,势必引发拥堵。这也决定了地铁的安检必须要在安全与便捷间寻求平衡,这是我们地铁安检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与工作前提。

  新闻视点:有乘客反映说,世博会前上海地铁也没出现过大问题,地铁安检是否多此一举,至今有何效果?

  安检部门:地铁由于空间较为封闭,救援困难,对安检的需求其实更为迫切。如今世界各国虽然采取的方法不同,但对地铁的安全性要求都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地铁安检其实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地铁安检已检出各种违禁品2万多件。其中汽油、柴油、煤油等易燃易爆品100多升,香蕉水50升,酒精60升,油漆200升,压缩器罐9000多罐,爆竹2万多响,管制刀具1600多把,仿真枪30多把。还有携带了此类危险品但被劝退的,人数数量更多。

  新闻视点:上海地铁安检的乘客配合率总体上怎么样?

  安检部门:目前,我们每天的查包量是150万包次,也就是说4人中就有1人参与。从数据上看,大部分乘客都能够配合地铁的安全检查。今后,上海地铁安检将成为一个长期措施,也会随着安保需要,增强力量与能级,保障市民安全。

  究竟何为大包何为小包?双肩包必检吗?

  【问题聚焦】

  很多市民反映,安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上海地铁安检的具体标准,比如什么情况下必须接受安检,什么情况下可顺利通过,为何有人能背着包大摇大摆过安检,自己却要开包检查等问题,很多市民有困惑。

  【热点问答】

  新闻视点:有位孕妇向记者反映,自己以前背着塞得满满的女式包,却从未被要求安检;而当她怀孕后改背双肩包,很多时候是空的,却总被要求安检,这让她很不理解。

  安检部门:地铁安检的标准,自去年世博会时就已设定为大包必检,小包抽检,逢疑必检。所谓可疑,就是游人长期滞留、行为可疑、拒不安检等行为,而对学生、孕妇等,安检一般尽量采取快速通过的方法。

  新闻视点:何为大包,何为小包,怎么区分?

  安检部门:地铁安检中涉及的“大包”指的是,可拖、拉的行李箱、考克箱、双肩背包等。小包指的是女士手提包、随身包等。一般说来,我们对能够放下14寸电脑的包,即可称为大包,按原则来说是必检的。而对小包实行抽查,我们希望的是乘客能够主动开包配合检查,如果乘客主动开启小包让安检员过目的,可快速通行。

  新闻视点:还有很多市民觉得,上下班时,似乎安检员对不论大包小包要求都不严格,很多人背着包就进去了。

  安检部门:由于上海地铁客流量呈潮汐式高峰,早晚高峰时远远超出安检能力,因此这时主要检查双肩包、大号单肩包、行李箱等大件物品,而当平峰时,安检就会相对仔细严格一些。这个安检标准的松紧,随客流的变化而变化。这从根本上说,还是为了方便乘客,加快客流通过速度。

  新闻视点:有市民反映,地铁运行时间一般是6点—22点40分,但地铁安检7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这个真空期难道就不检了?

  安检部门:这时地铁安检一般采取的是人检为主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地铁安检是确保地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并不是全部措施。比如,目前地铁采取的视频监控巡逻,所有人自进站到出站,都会被视频系统记录并随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会立即处理。此外,地铁车站内,还有常规的民警巡逻检查措施,他们实行的是对物品和人的双重检查。

  到底哪些属严禁携带,哪些属限量携带?

  【问题聚焦】

  为何别人带了一瓶酒都没关系,有人拿着大榔头上地铁也没事,但有时一瓶摩丝、一罐打火机充气罐就不行?地铁安检到底检查些什么?这是很多常坐地铁的市民最为关心的内容。

  【热点问答】

  新闻视点:到底哪些东西可以带,哪些东西不能带,很多市民都反映自己并不清楚。

  安检部门:针对安检内容与标准问题,以前就有市民反映过,如今我们已经开始逐渐在地铁站中,铺开张贴易拉宝进行宣传公布。一直没有非常明确公布的原因,是因为地铁作为市民常用的出行交通工具,很多时候很多情况必须灵活掌握。目前,地铁严禁携带的物品是很明确的,其中包括:汽油、柴油、煤油、喷雾剂、工业(医用)酒精、松香、油漆、双氧水、液化石油气、溶剂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其它有毒、有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以及雷管、炸药、枪支(含仿真枪)弹药,管制刀具等其它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险物品。

  新闻视点:但也有乘客说,自己带着酒,或者打火机充气罐进过地铁,却没有被查出来,这是为何?

  安检部门:为了不让市民的日常生活受影响,我们允许乘客少量携带易燃性生活物品进站上车。这些物品主要是指指甲油、摩丝罐、喷雾剂罐、香水喷雾、包装完好的酒等,限量携带的数量标准是同类物品不超过两件,或累计不超过1000毫升。

  新闻视点:那么,对于常在地铁常规安检范围外的,比如地铁快递、小包等,有何措施?

  安检部门:目前,我们正在加强一些重点工作措施。首先就是加强对地铁快递的检查,排除地铁快递未经过安检快递危险品等的可能;其次,加强对小包的抽检率;第三,加强民警和保安的巡查,一旦发现逃票、拒绝安检等状况,立即严肃处理。

  安检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吗?市民该注意什么?

  【问题聚焦】

  安检的标准与内容,最终的执行者都是安检员。但安检员检查不认真,与乘客发生冲突,甚至不看屏幕,任由行李通过等状况与投诉时有发生,这也是很多市民不满安检的重要因素之一。

  【热点问答】

  新闻视点:目前上海共有多少安检口,多少安检员,这些人都经过专业培训吗?

  安检部门:目前上海共有282座地铁车站,进站口547个,安检点也相应有547个,配备安检员4000多人,此外还有2000多名车站保安。上海地铁安检员都必须经过一周多培训,学习专业知识与设备操作、物品识别等相应技能,通过专业认证考试,考取保安资格证、安检上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

  新闻视点:网上就有很多市民反映,安检员存在工作懈怠状况,这让原本愿主动配合的乘客很不满,觉得上海地铁安检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安检员。

  安检部门:今年以来,我们已接到了近千起投诉,目前98%已经回复。乘客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安检标准、安检内容问题,另一个就是安检员的态度,有些安检员工作不够认真,这点确实存在,也造成很多问题。

  新闻视点:安检员是安检的执行者,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素质如何提高?

  安检部门:对于安检员队伍的建设,如今我们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自查与监督相结合。一是采取暗访、督导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检查;二是摄像头监控巡查,使安检员的工作全天候巡查;三是接受乘客监督,乘客可通过热线电话或网上微博进行投诉,一经查实立即处理。我们还邀请乘客作为监督员,随时监督,提出意见。此外,我们对安检员采取了五星评定的方法,开展评选500名先进安检员等活动,设立示范岗、星级安检员等,目的就是形成氛围,不断推动安检工作的改善和发展。而对于确实存在问题的安检员,我们采取重新培训、下岗等各种措施,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名安检员参与过复训,今年已辞退安检员25名。

  新闻视点:这些发生的问题,主要原因都在安检员吗?

  安检部门:通过投诉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发生问题时,主要是当乘客拒绝接受安检,部分安检员处理不当发生的。我们也呼吁乘客应依法依规配合安检,警方如今也已加强措施监管,今年以来,已有多名乘客因拒绝安检扰乱秩序,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新闻视点:市民应该怎样看待目前安检员队伍的状况?

  安检部门:上海4000多名安检员自去年才出现,其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一年多,他们付出了许多,也有很多辛苦与委屈。今后,随着地铁安检的常态化,安检员的业务能力会逐渐提高。我们也希望通过努力,让乘客提高配合率,大家共同努力营造安全的生活。(记者 梁建刚 陶健 实习生 周子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