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位网友联系记者,说看见有两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开着电动三轮车收废品。记者辗转联系到这两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照片上这两个孩子,一个叫彭彬,14岁,另一个头发长一点的叫刘琼 ,11岁。记者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 ,他们在收废品,身后满满一车刚刚收来的废旧塑料瓶。
两人干起活来很麻利,彭彬外向一些,负责收废品,熟练地清点着居民送过来的饮料瓶,和一些大爷大妈们讨价还价,刘琼则在一旁静静地将收到的瓶子打包。最后,彭彬还要挨个系紧麻袋,两个小孩一起往车上装。旁边的居民很好奇,不时会有人问问,“家是哪的?怎么自己开着车就出来了?”
两个小家伙告诉记者,自己是从重庆来的 ,父母在这边打工,他们就出来收点废品,回去卖了钱,贴补家用。
记者问他们干这个能挣多少钱?彭彬显出一副很内行的表情,说:“这个得看收的情况,没准,多的时候能挣一百多元,少的时候就三四十元。”彭彬还告诉记者,每天出来干活的时间不定,最早7点就出来,收得多了,最晚下午6点左右回家。“多的时候能收500多斤,一般能收300多斤吧。”
“那自己开着这个电动三轮出来不觉得危险吗?”
刘琼指着他的伙伴说:“他都开了好几年了,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他开的车比这个还大呢!”彭彬补充道:“以前,我跟着我叔叔干活时,在青岛来回跑,道路很熟悉的,比我爸爸都熟。”
“干活累不累?”两个小孩说:“不累,就跟出来玩一样。”彭彬告诉记者:“家里不富裕,出来挣点钱。”
8月2日中午,记者找到了孩子们住的地方。穿过杨家群丽景苑那片漂亮的楼房,一直往里走是一片棚户区,在一片建筑工地和几个废品收购站的包围中,有几个堆满了塑料瓶和塑料泡沫的院子,院子旁边有几间破旧的简易房,院子里时不时传来机器声,这里就是孩子们住的地方。
记者见到了彭彬的爸爸,从彭彬爸爸那里,记者得知他们这里有四家人都是从重庆来的,原来住在三峡库区附近,“老家不发达,今年是来青岛的第二年,回收加工塑料制品。我也知道他骑着三轮车出去不安全,可是这孩子很懂事,自己非要出去干活。他妈妈得了肾炎以后,他就想收废品多挣些钱。”(请侯先生到本报领取线索费60元) (半岛网-城市信报 见习记者 金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