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老人在30平米房内收养数十只流浪动物 扰邻11年

2011年08月04日 06:2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老人在30平米房内收养数十只流浪动物扰邻11年
几只狗围在老人身旁嬉戏。老人家中共养了30余只流浪猫狗等动物。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家中动物园”扰邻11年将终结

  六旬翁在30平方米房屋收养流浪受伤动物数十只,叫声臭味令邻居不堪其扰,决定转移动物

  11年间,63岁的欧阳效昌用自家一居室收养流浪猫狗,受伤刺猬及猪、鸟等共百只,屋内宛如动物园。犬吠、鸟鸣,臭气让邻居不堪其扰。邻居多次求助居委会、民警、城管未果。近日,面对即将强制执行,老人决定把动物安置到远离小区的地方,然后找个老伴,开始新生活。

  本报讯 11年来,良乡西潞园一位63岁的老人救助收养狗、猫、刺猬、猪等动物百只。30平方米的一居室宛若动物园。噪音、臭味令邻居不堪其扰,多次协商未果。昨日,老人表示尽快结束“家庭动物园”,把动物转移到不扰民的地方。然后找个老伴,过新生活。

  “家庭动物园”厨房养猪

  昨日,在西潞园一幢居民楼的4层,记者刚敲门,数只狗便狂吠不止。推开房门,30余平方米的一室一厅内臭味扑鼻,十多只狗涌上前狂吠。厨房里有一头白色斑点猪,不时用嘴拱地。卧室里,30多个鸟笼养着乌鸦、画眉等。还有2只猫在床头跳,2只刺猬则在吃食。

  动物的主人是63岁的欧阳效昌,老人单身至今。他说,出于对流浪、病残动物的关爱,11年来他共收养上百只动物。目前家中有流浪狗11只,流浪猫3只,受伤刺猬2只,猪1头,加上别人不要的狗猫,共30只。采访时,不时响起狗吠,老人怒目制止,“千万别叫,不然影响邻居。”

  老人说,他以前在上海当翻译,并在日本工作多年。这些动物耗尽了他的积蓄,每月4800元工资全部用于饲养它们。

  居民饱受叫声臭味困扰

  邻居张先生说,他是教师,住老人楼上,狗吠不断令他无法备课,老人家油烟机一开,立刻散发刺鼻的臭味。“我们不敢开窗”。张先生说,多年来,居民都对老人有怨言,并多次找他协商,还有居民多次报警或找城管,但问题一直未解决。也有居民担心,万一动物染上猪流感、禽流感,后果不堪设想。

  动物长期安置尚无着落

  老人说,近日,城管、民警及街道人员多次到他家,催促他将动物转移,“不然要依法强制执行”。昨日,老人来到距小区十余里外的宠物代养点考察,希望将动物放在这里,一个月3000多元。老人说,代养是临时的,如何长期安置动物,他很困惑。

  昨日,西潞园居委会书记梁惠明说,多年来,街道和居委会数十次找老人协商。由于老人是救助流浪伤残动物,且与动物感情深厚,让工作人员无从下手。“他一直单身,动物就像亲人”。梁惠明表示,尚未找到地方帮老人转移动物,但一直在想办法,希望找到既不影响邻居又能让老人宽心的办法。

  - 故事

  三头猪的“葬礼”

  欧阳效昌说,11年来,除了收养猫、狗、刺猬等,他还负责为小区数十只麻雀喂食,每天在阳台放上食物,让麻雀吃。最让他难忘的是先后养的4头猪,其中三头猪已经死去。

  他说,2002年,他买了一头当时流行的“迷你宠物猪”,没想到“迷你猪”竟长成了一头150余公斤的大肥猪。“既然是生命就应该善待”,老人一直将它放在厨房养。2004年,老人又收养别人送来的3头小猪。2008年1月,一头养了6年的大猪死了,老人特意叫来殡仪馆的人,将猪抬到一处野地埋葬。2010年,另一头大猪死了,老人也是求助殡仪馆的人将其安葬。上月,一头小猪也闭上了眼睛,老人抱着小猪,挖坑将其安葬。

  邻居们的“报复”

  近日,网友“古瓷2011”自称是老人楼下的邻居。其发帖称:“猪每晚都抓地,地板被抓得咯咯响,很多只狗猫每天叫得惊天动地,房顶总震动。”

  老人说,他收养动物得罪了所有的邻居,邻居曾用胶将他家锁眼堵上,有时候邻居还会直接来砰砰敲门抗议。老人说,他家的门上不时会被贴上字条,有的邻居在字条上留言:“臭猪”,还有人则写“猪粪臭死人”之类的话。

  对此,欧阳效昌十分无奈,“我也知道在家中养动物不对,但是它们也是生命,希望邻居们能够理解我。”

  - 对话

  挽救生命帮它们回归自然

  新京报:11年前为什么打算收养动物?

  欧阳效昌:收养动物源于一次香山之旅,一次下山时看到一只失明的流浪狗,顿时心生爱怜。后来渐渐收养流浪猫及受伤的刺猬。邻里知道我收养动物,就将不要的狗放在我家门前。

  新京报:是否将健康动物放生?

  欧阳效昌:一些受伤的刺猬、病鸟等如果没人救治就会死,于是我捡来收养。之前收养过20多只杜鹃,它们会飞后,我都将它们放生。收养的目的是期望它们能回归自然。我在国外工作过,外国人对动物的方式值得学习。

  新京报:结束“动物园”后有何打算?

  欧阳效昌:想到英国生活和学习。今后如果遇到需要救助的动物,我肯定还会收养。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申志民 本版摄影 周岗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