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江西7月发生63起交通事故 疲劳驾驶是肇事主因

2011年08月04日 16:06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进入7月份后,江西省迎来持续高温天气,由此引发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也开始明显增多。

  8月3日,记者从省交警总队获悉,上月全省高速公路共发生交通事故63起,与5月份相比,数量大幅增加。高温天气引发的疲劳驾驶、爆胎等问题,成了引发车祸的主要原因。

  夏日炎炎,高速公路车祸连连

  6月份,全省高速公路共发生交通事故49起,到了7月份,这一数字增加到了63起,很明显,因高温相关联因素导致的事故明显增多。

  7月31日5时,一辆江西籍小轿车在行驶至樟吉高速公路87KM+414M处,因未按规定与前车保持必要安全距离,尾随撞上一辆浙江号牌重型半挂车,造成两人死亡、一人重伤。

  7月23日23时,一辆江西籍重型半挂牵引车,沿沪昆高速行驶至沪昆高速880KM+600M处,因疲劳驾驶,撞上前方一辆正常行驶中的中型厢式货车,造成一人死亡,两车严重受损。

  7月8日4时,一辆河南籍重型仓栅式货车由北往南行驶至济广高速公路1379KM+308M处时,因疲劳驾驶,撞上停于应急车道内的一辆重型平板半挂车,造成半挂车上两人当场死亡……

  省交警总队统计数据显示:在7月份我省高速公路发生的63起交通事故中,疲劳驾驶是“第一杀手”,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达到14起。此外,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机动车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的车辆上路行驶所引发的交通事故达7起。

  实际上,从历年的情况来看,夏季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量都有所上升,去年7月,全省高速公路共发生68起,其中,因疲劳、超速驾驶导致事故27起,在晴天发生交通事故有55起。

  人困胎爆,车祸频发二大祸因

  夏季是高速公路车祸高发期。省交警总队有关人士分析,夏季天气炎热,给高速公路行车带来较多不安全因素:由于驾驶室内温度高、空气流通差,司机很容易疲劳,尤其是午后行车极易犯困,甚至会出现驾驶员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车辆机件易老化失灵,容易引发爆胎和起火事故……

  省交警总队直属五支队第五大队警官告诉记者,在高温天气下,大型车辆的事故率较高,长时间、昼夜行车,司机很容易疲劳。轮胎较多,不可能逐一进行检查,容易因爆胎引发事故。在7月份,仅赣韶高速公路康大路段,就因为高温发生3起因疲劳导致的交通事故,经济损失达70余万元。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高速公路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13起,死亡48人,受伤44人。其中有8起事故涉及7座以上客车。

  因此,省交警总队近日在官方微博上连续发出多条提醒:提醒司机千万不要疲劳驾驶,长途行车最好有两名以上驾驶员轮换开车,行驶中感到困倦要及时停车休息;夏季天气炎热,车辆机件易老化失灵,容易引发爆胎和起火事故,出车前、收车后要对车辆电路、轮胎、转向及制动等进行认真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性能良好。切忌心存侥幸,带“病”行驶,酿成车祸惨剧。

  立体管控,交警出招消除隐患

  “当前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重特大交通事故呈多发势头,形势严峻。”省交警总队有关负责人在近日召开的会议上表示,目前正值夏季高温季节和暑期客运高峰时期,疲劳驾驶等行为和轮胎、制动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隐患较为突出,容易导致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针对夏季夜间事故、疲劳驾驶和爆胎事故多发的特点,目前全省高速交警部门已经开始根据本辖区交通事故、交通流量的规律和特点,及时科学地调整勤务,强化对交通违法突出、事故多发路段和时段的巡逻管控,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管控。

  针对容易导致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交警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和统一行动。重点是入粤营运客车、旅游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自驾游小车等,大力整治超速行驶、客车超员、疲劳驾驶、不系安全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并对受检车辆轮胎、车灯等外观安全及灭火器等安全设备配备情况一并进行检查,存在隐患的,带离高速,并责令消除安全隐患。

  针对高温天气下高速公路路面容易出现沥青软化、坑槽等现象,交警部门全面开展路面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督促高速公路业主部门及时整改,对已经发出整改通知的隐患路段进行一次检查,隐患未消除的路段,督促业主部门加快整改速度;对短时难以整改到位的,建议业主部门尽快设置交通安全警示标志,以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同时加强对施工路段的巡逻管控,通过巡逻喊话、拉响警报、开展车载显示屏等方式,提醒驾驶人安全谨慎通行。(记者郑荣林 实习生姜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