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染色馒头”“郭美美”入列中国诚信半年报案例(2)

2011年08月05日 10:0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C 分 析

  在自古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诚信为什么成了“稀缺资源”?

  今天谈论诚信,必须考虑到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与国际环境。针对上半年诚信缺失的具体事件,多位专家均指出,一方面,大部分事件跟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另一方面,中国进入转型期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机制体制却未能很好地跟上,从而为失信者从事欺诈、逃避惩处提供了土壤。

  在一个高科技手段迅猛发展的时代,人文价值体系的建构比此前更为重要。要想用好科技这把锋利的双刃剑,人必须首先认清自己前行的方向。然而,人们享受了科技进步的成果,人文素养和内心信仰却没得到加强,原本应该造福众生的科技手段成了制假售假的“先进”工具,更加剧了诚信危机的态势。

  诚信状况有“三低”

  章政:我国目前的诚信状况,可归纳为“三低”:首先,大众对“信用”的认识水平低。很多人只知道诚信在道德层面的内涵,其实,“信用”至少还包括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更深程度上,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套与诚信相关的运行方式。其次,对“信用”的实践层次低,还未真正在经济生活、经济活动、经济管理中运用信用体系。最后,我国信用发展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从上半年“守信”事件的主角身份可以看出,我国当前诚信的主要践行者是自然人,还未上升到法人、公共机构,没有上升到管理者群体这个层面。践行“信用”的群体由自然人逐步向群体、向法人发展,才是“信用”发展的标志。

  失信让社会交易变得昂贵

  彭凯平: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当月中国乳制品出口量同比下降了91.8%;今年年初“皮革奶”传言散播开后,一度引发大陆母亲赴香港甚至国外抢购奶粉的热潮,对中国乳制品产业不啻为当头一击。由此可见,诚信长期在低水准上运行,除了对社会个体的道德、信仰产生不良作用外,还会在宏观层面产生影响:

  第一,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因为我们老是怀疑,就老得设防、限制,很多社会交易就变得很昂贵。在某种程度上,社会交易成本无限制扩大,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发展。

  第二,国家管理的有效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后,做其他事的资本和资源就会减少,国家运作的有效性就降低,就不容易去管理社会,不容易去鼓励有希望发展的事业。

  第三,国家形象受损,国际地位下降。

  第四,社会秩序容易混乱。我们一定要知道中国社会要维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要追求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诚信是我们建设和维持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

  不诚信行为代价过小

  河山:我国宪法中有提倡诚信的条款,《民法通则》里也有相关规定。一旦“诚信”进入法律体系,就有了特定的法律效力。对于违反诚信,法律也有很多规定,最著名的就是惩罚性赔偿。行政法中还规定了很多处罚措施。不足之处在于,现行行政处罚力度不够,使造假售假者违反诚信原则的代价很小。例如深圳保障房骗购事件,公众普遍认为处罚过轻,这与骗购者所获取的经济利益相比,与此事件对社会秩序和民众心理的伤害相比,无疑太轻,绝难起到惩戒作用。

  失信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因为我们老是怀疑,就老得设防、限制,很多社会交易就变得很昂贵。——彭凯平

  农耕社会讲求“仁义礼智信”的自律土壤已经被“破坏”了,城市化社会需要新的城市共同意识,这种意识就是“诚信”。而此时,适应现代都市交往的信用制度、约束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章政

  建立相应的质量信用档案,把信用不良者锁入“不诚信名单”,把“重合同守信用”的人列入“诚信名单”,以使诚实守信得以弘扬,坑蒙拐骗得以涤荡,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河山

  提倡积极、善良、阳光的心态,解决我们的社会问题。要让大家意识到,人类的天性不是斗争、欺骗和伤害,我们更选择爱、责任和善良。 ——彭凯平

    D 对 策

  诚信无疑是一种极强的道德力量。从人际交往看,人与人之间诚信的消减已经带来了一系列恶果。若任其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像“劣币驱逐良币”一般,形成失信浪潮,引发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从经济发展看,一个严峻的事实是,中国的经贸活动、国家形象已经因诚信问题受到了损害。

  一面是摒弃诚信者靠行骗暴富,加剧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一面是广大民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难以保证,若长此以往,后果堪忧。然而,我们理应从正邪交锋的一次次结果中看到希望:不论是制售瘦肉精的商贩,还是欺诈顾客的超市,都在事件曝光后得到了应有的制裁。从一时“风光”到背负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惩罚,其间代价应能对心怀侥幸者有所警戒。而一个个闪耀诚信光芒的人物则用特有的魅力向我们证明:匡扶诚信、健康发展,才是中国前进路上不变的航向。

  如何培育并弘扬“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不同的社会群体都负有责任。

  政府公信力的增强应是第一要务。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与关键,在一个政府公信力无法服众的语境下,百姓不但会有负面情绪,也更易于背弃诚信,从而导致失信现象快速蔓延;

  企业诚信经营是事关民生与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除了企业自律之外,建立起完善的监管机制,提高失信成本也是可行路径;

  个体的诚信自律是全社会诚信水准提升的基础,而这有赖于重新确立人们对诚信文化的信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如何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而凝重的课题。

  约束机制,“破旧”更要“立新”

  章政:诚信文化的“丢失”,首先有一个传统和现实未能很好衔接的问题。在古代中国,与“道德”相关的文化资源很丰富,但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后,社会制度发生巨变,农耕社会讲求“仁义礼智信”的自律土壤已经被“破坏”了,以往村落里以口口相传为监督机制的社会网络已不复存在,我们进入了城市化社会,需要新的城市共同意识和约束机制。而此时,这种新的体系还没建立起来,很多配套政策也不完善。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寻找并确立一套适用于新时期的信用制度和约束机制,形成完备的行业标准、经营标准,加强信用市场环境建设,提升企业诚信管理的系统化、专业化水平。例如,为了对自己的信用、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监管,跨国公司一般都设有“信用管理部”,而国内还很少有公司进行此类实践。特别是一些曾制造食品安全事件的小型生产经营者,对自身的信用建设缺少基本的认识,更没有实际行动可言。

  同时,我国曾在一个时期内存在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倾向,我们只顾赶路,却来不及思考这个社会还需要什么,这也无形中助长了诚信缺失。

  “正”与“邪”,建立信用名单

  河山:不正当竞争是妨害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毒瘤”,“瘦肉精”等很多商业欺诈事件都与此有关。为此,必须加大国家监管力度,尽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信息机制。征信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地收集、保存公民和法人的信用资料,合理使用并依法公开。具体来说,人民法院可根据当事人履行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的情况,建立执行法律文书等信用档案。金融机构可根据当事人借贷还贷等情况,建立还贷记录等信用档案。质量监督部门可以将检查、抽查的结果公布,建立相应的质量信用档案。通过建立信用信息机制,把信用不良者锁入“不诚信名单”,把“重合同守信用”的人列入“诚信名单”,以使诚实守信得以弘扬,坑蒙拐骗得以涤荡,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爱与责任,我们的选择

  彭凯平:遏制商业领域的不诚信现象,必须依靠诚信体制建设,进行制度性设计和讨论,用法律、心理、社会等各种方法来纠正不诚信带来的问题;而减少社会个体之间的不诚信行为,则要更加倚重文化的力量。如果能够把诚信“种”进人人心里,形成一定的社会共识,营造出崇尚诚信的社会文化,那么违背诚信的现象就有望自然减少。因此,我想提倡“心理建设”,即提倡积极、善良、阳光的心态,解决我们的社会问题。要让大家意识到,人类的天性不是斗争、欺骗和伤害,我们更选择爱、责任和善良。马春峰宁愿损失300万元也要履行对农户的承诺,“信义叔侄”的家人宁愿四处举债也要给工人发齐工资,都是这种心态最好的注脚。

       E 资料备查

  政府声音

  1、“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温家宝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2011年4月14日。

  2、“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温家宝在新华网同海内外网友在线交流实录》,2011年2月27日。

  3、《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1年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1年3月23日。

  学界思考

  1、《诚实守信 反本开新——在第一届诚信大会上的讲话》,汤一介,2011年6月7日。

  2、《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前线,2011年02期,郑风田。

  3、《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提高政府公信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朱光磊。

  4、《责任媒体与行业自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01期,张莉。

  媒体关注

  1、人民日报:《共同建设文明诚信的网络环境》,2011年4月14日。

  2、新华社:《感受信义的力量》,2011年5月26日。

  3、光明日报:《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2011年4月1日。

  4、光明日报:《载着诚信飞翔》,2011年6月9日。

  5、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诚信是金”系列主题报道,2011年6月。

  F 报道结语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当前,如何进一步防范社会经济领域已呈多发态势的诚信缺失事件,遏制道德滑坡倾向,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目标明确,任务紧迫。对于社会诚信,个体或组织的良心守望固然重要,整个社会良序的构建更为关键。

  根据这份半年报,我们可以判断,要想使“诚信”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除了依靠教育引导、制度完善、文化浸润,于当前,更为关键的,是围绕“让失信者付出更加昂贵的代价”,凝心聚力,营造一种社会环境,让坚守诚信者扬眉吐气,让失信失范者名誉扫地,迫使组织和个人约束自己的行为。尽管《》所呈现的内容有些令人失望、忧虑和忐忑,但我们依然有信心对社会诚信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在这个社会里,诚信还是绝大多数人的主流价值坚守。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我们要为建立这样的国家努力再努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