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民俗专家说,七夕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开始于汉代,因此,七夕节的形成也在汉代。当时就有“穿七孔针”“以瓜果祭牵牛织女”“登楼曝衣”的习俗。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也是我们在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七夕乞巧的记载。
“人们心目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仙女,所以七夕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王来华说,后来的唐宋诗词中,七夕节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诗人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说: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都在宫中举行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时,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醉翁谈录》中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节的热闹景象。
民俗专家表示,除了人所共知的七夕乞巧节外,古时人们还把七夕节称为双七节、香日节、星期节、巧夕节、女节、兰夜节、小儿节、穿针节等。(记者周润健、蔡玉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