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小伙突患白血病 老父烈日下沿街乞讨救命钱(图)

2011年08月08日 09:11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小伙突患白血病老父烈日下沿街乞讨救命钱(图)
    昨天,身患急性白血病的小伙子黄金胜躺在浙医一院病床上,身旁坐着焦急的父母,昂贵的医药费压垮了这个农村家庭。记者 李震宇 实习生 陈禹羲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好心人,帮帮忙,帮帮我生白血病住院的可怜儿子吧!”上周连续几天,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杭州城站附近清江路,一位大伯穿梭在商铺之间,不断哀声请求,生生打破了夏日这份平静。

  接到读者报料,记者赶到浙医一院血液科病房。因为这位沿街乞讨救命钱的大伯,口口声声说自己的儿子在浙一住院。在浙医一院城站院区2号楼血液科,记者找到了这对父子, 60岁的浙江永康人黄平好夫妇,以及他23岁的儿子黄金胜。

  老父亲含泪说:“没钱,实在没钱了!”

  黄平好说,他们一家是浙江永康柳前塘村人,一直在家务农。儿子生病前是货车司机。去年8月份,黄金胜被诊断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次化疗就要万把块钱,从去年化疗到现在,所有能借的亲戚都借遍了,但还是不够,医生说这个病要尽快通过骨髓移植治疗才可能断根,可是钱太多了!”

  这是个三人病房。与病房内其他床头摆满着葡萄、西瓜等各种水果的景象完全不同,黄金胜的脸色苍白,床头柜上只有一只水杯3支牙刷,身边是为儿子的病情和天价医药费而一直面露焦色的母亲和父亲。

  记者找到了黄金胜的主管医生施继敏,施医师也很无奈。“这一次已经是他第9次化疗。与前面几次每隔一两星期便定期治疗不同,这一次在院方多次电话的催促下,他们才时隔一个多月来到杭州。我们发现病人原本控制的病情有复发迹象,很不乐观。病人很年轻,父母经济条件不好,虽然治疗费用能省则省,但这个病,花费的确很多。现在医生想办法让他的病情缓解,不然连移植的机会也没有了。”一提起这次延误时间,黄金胜母亲便掉起了眼泪,而一向坚强的父亲也红起眼圈说:“没钱,实在没钱了!”

  母亲陪住院,每天吃霉干菜

  黄平好夫妻俩都不识字,他们这次东凑西借的一万多元钱,还不够全部支付医疗费。为了再凑点,黄平好无奈沿街乞讨。为了从牙缝里抠下钱给儿子治病,这对夫妻想尽了办法。到杭州陪床,他们每次都带上一桶霉干菜和一桶煎豆子。每到吃饭时间,为了不给生病的儿子落下营养,他们坚持让儿子吃医院里的饭菜,而自己就去医院食堂打一元钱米饭,然后就着自带的霉干菜和煎豆子,填肚子。

  有时候,母亲到医院旁边的菜场捡一点菜叶,回来用微波炉加工一下,算是加菜。“这边用微波炉加热太贵了,每次都要5毛钱、1块钱。”说起用餐,黄平好可谓锱铢必较。

  到了晚上,为了照顾儿子也更为了省下一些钱,黄平好跟儿子挤在病床上睡一会,而母亲则窝在老家带来的一把躺椅上过夜。黄平好记得,有一次,他们来医院住院做化疗,可是那天病房全满了,医生叫他们第二天再来。不舍得浪费一分钱的他们,便又回到火车站候客厅度过一夜。

  20万元治疗费难倒一家人,父亲去“乞讨”

  黄大伯说,每一次化疗2星期左右,费用两三万元,这笔沉重的医药费早已使他们一家无计可施,而执着的老夫妻只有一个念头,“救救孩子,救救他。”

  而现在横亘在面前的20多万元的骨髓移植费用,更是将他们一家打入生命的绝望区。“要治好病,医生说一定要骨髓移植。”两个多月前,医生说他儿子与捐赠的人骨髓已配对上了,但是移植手术和前前后后的医药费,需要20多万元,叫两人赶紧去凑。“到现在每次化疗的钱都凑不出来,20万更是一点没着落,在家里,能拿的、能借的、能讨的钱,能想到的办法都已经通通尝试过了。”年过60的这对老夫妻,想想没出路了,父亲只好到火车站、西湖边沿街乞讨去了。

  “好心人也帮助了我们很多,家里那边的一家五金店的老板娘就捐给了我们500块钱。”提起“乞讨”,黄平好感激地细数起一位位好心人。“以后我儿子要是好了,我们一定一家家感谢,加倍还上这钱!”

  成人白血病治疗,尚未进入大病保险

  儿子的白血病,治疗了一年时间,花了大概20多万元,家里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报销了大概七八万元。“钱太紧,每次化疗回来我们就把单子送去报销一次,去年基本上只能报销30%左右,今年能报销40%了,但还是不够啊!”

  记者了解到,最近,省卫生厅、省人力社保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红十字会联合出台《浙江省提高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实施方案(试行)》,全省0~14周岁(含14周岁)新农合、城镇居保(含子女统筹)参保儿童,患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在两病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按规定享受补偿,报销比例不低于70%。遗憾的是,这一政策没能覆盖到像黄金胜这样的成年人。

  目前,全省努力推行的“大病保险”全省覆盖,但据悉病种也暂时不包括“成人白血病”。

  黄大伯说,每一次化疗2星期左右,费用两三万元,这笔沉重的医药费早已使他们一家无计可施,而执着的老夫妻只有一个念头,“救救孩子,救救他。”

  而现在横亘在面前的20多万元的骨髓移植费用,更是将他们一家打入生命的绝望区。“要治好病,医生说一定要骨髓移植。”两个多月前,医生说他儿子与捐赠的人骨髓已配对上了,但是移植手术和前前后后的医药费,需要20多万元,叫两人赶紧去凑。“到现在每次化疗的钱都凑不出来,20万更是一点没着落,在家里,能拿的、能借的、能讨的钱,能想到的办法都已经通通尝试过了。”年过60的这对老夫妻,想想没出路了,父亲只好到火车站、西湖边沿街乞讨去了。

  “好心人也帮助了我们很多,家里那边的一家五金店的老板娘就捐给了我们500块钱。”提起“乞讨”,黄平好感激地细数起一位位好心人。“以后我儿子要是好了,我们一定一家家感谢,加倍还上这钱!”

  健康短讯

  3份珍贵骨髓救了3个白血病“弟妹”

  与黄平好大伯一家的坎坷经历相比,有3位白血病患者很幸运,他们得到了3位杭州80后小伙子的慷慨捐献,重获了新生机会。

  为挽救一位白血病患者,在北京工作的26岁的浙江小伙子陈俊2次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昨日,工作人员带着从北京采集到的救命细胞赶回杭州浙医一院,输给了急等救命的患者。

  1985年出生的陈俊,一位非常阳光的小伙子,是浙江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去年8月5日,他捐出了170毫升的“救命血”,让一位素不相识的18岁白血病男孩生命重生,成为我省第6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而时隔一年,当他得知这个男孩免疫功能出现障碍,再次伸出援手,把自己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捐给了男孩。

  另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天津女孩鸿鸿,也很幸运。给她捐骨髓的是浙江25岁的小伙子吕晓峰。

  吕晓锋在浙江大学校医院口腔科工作,具备医学知识的他,对于献血看得很淡。已有20次以上献血记录的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是第一次,稍许有些紧张的他,笑着说:“我2006年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一直希望能够做成这件有意义的事。”

  31岁在温州某汽车营销有限公司工作的张凡,8月1日在省中医院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他救助的是3岁的白血病患儿。

  张凡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情况下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他告诉我们,2009年8月,因为同事的父亲入院急需输血,他们有五六个人来到当地血液中心献血,希望患者能够得到优先用血的机会。当时,所有人中只有他的血液合格,也就在献血的同时他留下了5毫升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今年,他接到了与3岁患儿骨髓初配成功的电话,没有犹豫,经过高分辨、体检,他成功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病友乳腺癌基金首发

  杭州市中医院乳腺外科的示教室内,当38岁的朱秀珍和49岁的庄兰英女士,各自接过曹晓春女士手中8000元的支票牌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据悉这8000元专款将分别打入她俩各自的治疗账户内。

  “这8000元对于我们来说绝对是一笔救命钱啊,这样手术的费用有着落了。”在杭州打工的朱秀珍女士说,当今年初她查出来患有乳腺癌时,感觉天都塌了,自己和老公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现在再生这种病,她绝望极了。一开始她和全家开始都还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现在当她拿到了这笔善款,觉得自己在那么多善良的人帮助下一定要战胜病魔。

  据悉,杭州市中医院春妍乳腺俱乐部专项爱心基金于今年三月正式启动,进行捐助的曹女士一年前还是乳腺外科病人,经过积极治疗,现在康复得非常理想。于是她自己拿出资金30万元,希望能帮助更多病友来战胜疾病。(王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