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公务员发明“不堵车交通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

2011年08月16日 10:54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公务员发明“不堵车交通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武汉市汉南区一个普通的街道干部,给备受拥堵的城市带来了一丝曙光:他发明的系统可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10倍,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汉南纱帽街临江的一间私房里,客厅内除摆了一堆废柴外,就是一套简易粗糙的模型——不堵车的道路交通系统。57岁的江贤国,是汉南区纱帽街城建办干部。昨日上午,他用弯曲的树枝,在模型上比画着向记者介绍他的发明——6月27日,该发明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初审,被授予发明专利。

  解决左拐,畅通路口

  “大城市交通不畅,病根在于‘停’、‘等’。”江贤国认为。

  普通路口,一般在交叉路口设置红绿灯,车辆交替通行,大部分车辆停车等候,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车能力。而眼下的立交桥、地下通道及大转盘等,大多只是解决了直行,却没有解决左转的难题。

  江贤国的发明简单明了:在十字路口建一个专供左拐的地下通道,辅以直行小高架,各个方向车辆各行其道,路口不再需要红绿灯。理论上,路口通行能力可提升10倍。

  不简单之处在于,江贤国提出了“中路理论”。左拐道一般设在道路左侧,而他的发明中,左拐地下通道进出口设在道路中间隔离带位置。“这样可以解决建设过程中道路弧度、坡度,以及水电气设备安装预留空间的诸多问题。”

  专利说明书上称,江贤国的发明优点在于左转弯车辆全部从地下通道转弯,使各向车辆在十字路口不需待车、减速;地下通道造价比现有三层立交交通系统便宜40%以上;地下通道设在地面中道,有利于路面资源充分利用。

  半夜验证,险些被“抓”

  江贤国爱好发明创造。上世纪90年代,江贤国花费10多万元发明了自动床、自动千斤顶、微型吊车、叠式玻璃窗,发明均获得了国家专利,但因为市场不认可,被束之高阁。

  面对各个城市一片“堵”声,江贤国开始求解解决之道。提出“中路理论”后,江贤国为验其可行性,今年四五月份每天晚上租车从汉南赶到市区,在妻子、儿子和侄儿的帮助下实地测量。连续50多天实地测量、收集数据,光租车费就花了1万多元。

  一次半夜3点多钟,他跟家人在大东门立交桥下拉尺子测量道路坡度,被警察当成搞破坏“抓”了,百般解释才得以放行。

  江贤国说:“这次的发明专利对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很有意义,能否推广利用,我充满期待。”图为不堵车道路交通系统。

  链接

  交管部门评价新发明

  理念先进 可行性强

  江贤国的“不堵车的道路交通系统”有无实用价值?武汉市公安交管局科研部门的专家在认真评估、研究后称,这一研究成果设计理念先进,具有可行性。

  该局科研处技术专家张琥昨介绍说,江贤国的不堵车道路交通系统其实有个专业名词,叫定向式立体交通。目前,在岳家嘴立交以及正在建设的竹叶山立交中,都体现了这一理念。这种通行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将路口各个方向的车辆分流,互不干扰。

  目前,江城道路平面交叉路口较多,在左转车流量较大的路口,不堵车道路交通系统可广泛应用。此外,江城道路资源日趋减少,该系统只占用常规道路用地,比全互通立交占地面积小,且建成后通行效果一样,成本更低。

  张琥说,不堵车道路交通系统受限也较多,它要求十字路口面积较大,且地下施工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还得迁移大量地下管线。

  据介绍,今年3月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王晓京曾设计出“全互通全定向立体交通系统”,获得第二届武汉发明创新大赛特等奖。其设计思路与江贤国一致,但更为复杂。在王晓京的设计中,十字路口东西方向两个路口的左转、右转和直行及南北方向的左转、右转车辆走地下通行,仅南北方向地面直行。(记者孙滨、通讯员谢永红、实习生朱芸霞、周星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