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依依:
将近一个月,小依依的叔叔昨天一个人去哥嫂出事故的地方坐了会儿,“也许是稍微放下点儿心了。才敢去那里和他们讲讲。”
将近一个月,当小依依要离开温州市附属第二医院的ICU病房时,我们才敢把这些天追踪采访到的小依依的故事讲给读者听,因为知道:明天,她会含着泪微笑。明天,她定能奔跑!
“依依出生时身子很弱,哥哥取名字时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就叫唯依,取之谐音‘唯一’。哥觉得不够文气,他也算半个文人吧,就取了项炜伊这个名字,确实文雅很多。我觉得伊这个字总带着伤感的气息,就一直用依依这个我习惯了的小名。”在名为“小炜伊”的微博上,叔叔始终称这个小女孩为依依。
下周,爱美的小丫头项炜伊,将要离开温州,她人生中的第一次上海之行,是为了赶往华山医院为她设置的那个病房。
经过整整五次手术,这个两岁零八个月的女孩,终于保住了受损严重的左腿。在华山医院这个新“战场”,她将开始接受全新的神经功能恢复和康复治疗,腿部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恢复。
这个看似孱弱的幼小生命,在列车倾覆后,一个人同死神搏斗了20个小时,在散落的碎片中脱险。
这个名字文气的小女孩,更在一双双大手的托护下,努力同坏死的肌肉一寸寸争夺阵地,一点点储存生的希望。
楔子
夏季的南方小城温州,常常浸泡在如珠帘的暴雨中。
2011年7月23日,又是雷雨交加的“坏天气”。
刚过两岁半的女孩项炜伊来说,那天本是个好日子。在杭州的外婆家做了一次短暂而快乐的探亲之旅后,她正跟随爸爸妈妈,踏上D3115次动车的铁轨,在返回温州的途中。妈妈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心情奇佳的她,显然有点淘气。19时17分,妈妈施李红在“一一成长回忆录”里感叹:“人小脾气大,小宝贝,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啊。”
在时空交错的片刻,没有人知道,快乐的终点就在转角处,那么远,那么近。
妈妈的抱怨,对“小宝贝”来说是一曲绝响。
20时38分,从北京发往福州的D301次动车,在驶到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岙村的下岙路高架桥时,撞向了在此暂时停靠的D3115次动车。
小依依一家,就在D3115次列车的第16节车厢。
悲剧中没有旁观者。
村民、武警、消防、医院……各种力量自发组成一条绿色生命救援线,去和时间赛跑,直到从死神的关卡中把小依依拉回。
生的起点
“那一泡尿,尿湿了我的手,却暖了我的心。”
鹿城消防大队勤奋路中队指导员
姜建序
7月24日16时,37摄氏度高温,下岙的铁路高架桥,现场救援已经进行了20个小时。
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艰难的战役。
漆黑的夜色下没有光源,停在周边的私家车甚至摩托车,都主动打开车灯照明。侧翻的车厢门踹不开,货车司机刘磊就和村民一起,从破碎的窗户中钻进去。高架桥上的破损车厢够不着,救援官兵便背负着20多公斤重的破拆工具等,翻越湿滑的山路,开掘出一条“通途”,再用破拆工具一点点地撬动车皮。垂直插入地面、“峭壁式”的第4节车厢太险峻,救援官兵或充当人墙,一个架着一个,或通过原走道扶手,向上攀爬。
“一个个生的希望从车厢里抬出,一位官兵因为体力严重透支而晕倒。”现场的记者看到。
时针指到17时。鹿城消防大队勤奋路中队指导员姜建序仍然在D3115变形的16节车厢中,坚持寻找生还的希望。在此之前,他和战友们已经抬出了12个人,无一生还。
突然,在一堆车体碎片的掩埋下,姜建序看到一双小脚,还有一只小手。“是一个俯身倒在废墟中的孩子。就在我试图清理孩子旁边的碎片时,惊奇的一幕出现了,那只小手竟然动了一下。”就这么一下,让姜建序意识到,孩子可能还活着。
这就是小依依的小手。当时,她躺在一截不锈钢管下的狭小空间内,背上被重重的碎片压着。
姜建序和其他几名队员,小心翼翼地用双手刨着碎片。“孩子脚在外面,还在流血。我一只手先抓住了她的脚,随后将另一只手,伸到她身体下方,打算把她先托起来,再抱出来。就在这时,我突然感觉手上一阵‘暖流’。孩子尿尿了。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落地了。”姜建序事后和战友开玩笑,“那一泡尿,尿湿了我的手,却暖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