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一幢农宅被分为几十间出租,道路阡陌纵横宛如迷宫,来自各地的人员聚居于此;这里,房屋租金只是周边的零头,菜价比周边低两三成,还拥有自己的超市、娱乐场所、诊所……这里被人们俗称为“城中村”。
位于繁华都市的一隅,这样的“城中村”是“村”民们心中实惠的创业起点,也是“村”外人眼中的治安复杂区域。
上海的“城中村”,该何去何从?记者日前连续一周走访徐汇、闵行、浦东等区的多个“城中村”,体验“村”民生活,走访周边居民,对话管理部门。
“村”民:如果搬迁,我只能离开上海
沿着虹中路,顺着一条不知名的河道一拐,记者走进一片密密麻麻的低矮房屋中。这里是闵行区虹桥镇的虹六村,两条长街贯穿全村,村民将其称为虹六村的“南京路”和“淮海路”。
“南京路”宽不过4米,刚容下一辆小客车进出。晚上7时许,漕河泾和周边地区上班的“村”民们下班回家,路上人来人往。23岁的男青年小许,来到一家小饭店门前,花8元买了一份有菜有肉的外卖客饭。饭店实在太小,小许就撑着伞站在饭店门口等。
记者随小许沿“南京路”走上数十米,转进一条几乎只容两人擦肩而过的小巷子,巷底就是他的家。两层楼的农宅,一间间分租给十几个租客,房间约8平方米,放上高低床和一张桌子,几乎容不下转身处。
“住在这里就是图便宜。”小许告诉记者,房租一个月600元,而附近的老式公房一房一厅最低也要2500元。在“南京路”上开饭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这里门面房一个月也只要3000元,小本生意可以养活一家三口:“如果这里搬迁了,开店成本就高了,我只能离开上海。”
在位于吴中路上的虹二村记者看到,馒头店、水果摊、杂货店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盒装牛奶就堆在巷口,外面5元一盒,这里只要3.5元。还有菜贩推着自行车,占据巷口高声叫卖。在虹六村,记者甚至看到诊所的“招牌”。居民告诉记者,感冒发烧就在这里开药解决。
晚间,记者来到浦东的同福村,夜幕降临后这个几乎与建材市场“合体”的村子霓虹闪烁。除了建材店铺,这里最多的是各地风味餐厅,“闽香”、“蜀韵”,透露出人们的思乡之情,村子中间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娱乐城。但“村”民们最普遍的娱乐,依然是“晚上和邻居、老乡聊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