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六旬翁6年义务修补7条路 不求报酬只为便民出行

2011年08月31日 16:1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六旬翁6年义务修补7条路不求报酬只为便民出行
敲打废弃的沥青,陈大爷手受伤了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资中来蓉的人力三轮车夫陈宗鲜四处搜集材料修补道路,方便3000多户居民出行

  ●从2005年到现在,陈大爷已为补路重复敲沥青达10万次,没人付给他一分钱报酬

  ●黄土社区的7条水泥道路上,都密密麻麻打着沥青“补丁”。而每一处“补丁”,都混着陈宗鲜的汗水

  ●陈大爷说,自己还是有私心的:多积德行善,一家人就能平安、幸福

  昨日下午3点,顶着烈日,65岁的陈宗鲜一手拿着铁钎,一手拿着铁锤,把成都成飞大道蝶飞路口附近的沥青残渣,用力敲下一块,装进麻袋。

  这些混着汗水的沥青,将被陈大爷运到1公里外的一条水泥路上,用于填平破损的路面。

  每补一处破损路面,将耗费50公斤左右的沥青。陈宗鲜将因此挥舞铁锤和铁钎200次左右。

  从2005年到现在,他已经为补路重复敲沥青达10万次。这10万次的劳动,没有人付给他一分钱的报酬。

  “补好路,我骑三轮车好走,其他人出行也方便。”陈宗鲜说。他是一名三轮车夫,每月挣1000多元。6年时间里,他独自修补黄土社区里的7条水泥路,为3000多户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而他自己,并不觉得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

  1个人骑着三轮车拉客空闲时修补破路

  陈宗鲜是四川资中人,1992年和老婆、两个儿子到了成都。在黄田坝附近某厂,夫妻俩以骑人力三轮车拉煤为生。

  随着黄田坝周围道路建设,陈宗鲜从拉煤转为拉人,经常在黄土社区转悠。期间,他发现社区里的不少水泥路被大车碾压后,出现了破损甚至陷坑的情况。

  “路不好走了,不要说汽车,就是三轮车都过不去。”陈宗鲜说,征得厂区负责人同意后,他利用闲暇时间,用放在三轮上的铁锤和铁钎,把厂里闲置的沥青搬出来,铺在破损的路面上。

  “一开始,老婆不同意,觉得我多管闲事,但我认为,做了好事肯定不会错。”陈宗鲜说。而这一铺,他从2005年一直干到了现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