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来蓉的人力三轮车夫陈宗鲜四处搜集材料修补道路,方便3000多户居民出行
●从2005年到现在,陈大爷已为补路重复敲沥青达10万次,没人付给他一分钱报酬
●黄土社区的7条水泥道路上,都密密麻麻打着沥青“补丁”。而每一处“补丁”,都混着陈宗鲜的汗水
●陈大爷说,自己还是有私心的:多积德行善,一家人就能平安、幸福
昨日下午3点,顶着烈日,65岁的陈宗鲜一手拿着铁钎,一手拿着铁锤,把成都成飞大道蝶飞路口附近的沥青残渣,用力敲下一块,装进麻袋。
这些混着汗水的沥青,将被陈大爷运到1公里外的一条水泥路上,用于填平破损的路面。
每补一处破损路面,将耗费50公斤左右的沥青。陈宗鲜将因此挥舞铁锤和铁钎200次左右。
从2005年到现在,他已经为补路重复敲沥青达10万次。这10万次的劳动,没有人付给他一分钱的报酬。
“补好路,我骑三轮车好走,其他人出行也方便。”陈宗鲜说。他是一名三轮车夫,每月挣1000多元。6年时间里,他独自修补黄土社区里的7条水泥路,为3000多户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而他自己,并不觉得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
1个人骑着三轮车拉客空闲时修补破路
陈宗鲜是四川资中人,1992年和老婆、两个儿子到了成都。在黄田坝附近某厂,夫妻俩以骑人力三轮车拉煤为生。
随着黄田坝周围道路建设,陈宗鲜从拉煤转为拉人,经常在黄土社区转悠。期间,他发现社区里的不少水泥路被大车碾压后,出现了破损甚至陷坑的情况。
“路不好走了,不要说汽车,就是三轮车都过不去。”陈宗鲜说,征得厂区负责人同意后,他利用闲暇时间,用放在三轮上的铁锤和铁钎,把厂里闲置的沥青搬出来,铺在破损的路面上。
“一开始,老婆不同意,觉得我多管闲事,但我认为,做了好事肯定不会错。”陈宗鲜说。而这一铺,他从2005年一直干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