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妈妈照顾脑瘫女儿41年 贴心嫂子每周上门帮干农活

2011年09月09日 10:12 来源:华龙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妈妈照顾脑瘫女儿41年贴心嫂子每周上门帮干农活
    “贴心嫂子”边帮朱厚英干农活边聊天,说起开心话就笑得前仰后合。 记者 胡旭欣 摄
    多亏“贴心嫂子”及时发现,镇里为张万英请来医生,每天上门换药,张万英的烧伤才很快好转起来。 记者 胡旭欣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云阳妈妈照顾脑瘫女儿41年 贴心嫂子助她一臂之力

  今年5月,一支由留守妇女组成的“贴心嫂子”互助组,在重庆市云阳县黄石镇中湾村组建起来。在生活和劳动上相互依靠之余,“贴心嫂子”当起了活雷锋,组团结队上困难户朱厚英家帮忙。

  顶着高温 她们在别人的地里干得有说有笑

  9月6日下午,中湾村地面温度接近50度。记者在一片葱田里遇到十多个正在干活的妇女。脸晒得通红,汗水顺着脸颊直往下流,她们却干得有说有笑。

  “我们是来帮朱厚英忙的。”今年56岁的许远兰对记者说,朱厚英家里困难,姊妹们就一起来帮她一把。大家聚在一起,边摆龙门阵边干活,活也轻松了,笑话还特别多。

  今年71岁的邬前明老人也来搭把手。邬婆婆说,朱厚英家里实在困难,不帮不行,自己有多少力气干多少活,也是份心意。“读书人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住得近,就是姊妹。有啥困难,就靠姊妹帮。”说起这些,邬婆婆脸上露出了得意微笑。

  每周上门帮干农活 地里家里都照应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活动与创新工作,县里成立了1450个农村妇女“贴心嫂子”互助组,许远兰、邬前明和中湾村许许多多的“留守妇女”一样,都成了村里的“贴心嫂子”。

  说起互助组,朱厚英的眼睛湿润了。独自照顾脑瘫女儿张万英整整41年,已经69岁的朱厚英越发担心孩子的将来。“就听见她‘依依呀呀’的叫,忙完活路赶过去,整个裤子都烧掉了。”朱厚英回忆,2010年底,张万英烤火时扑倒在火炉上,手脚严重烧伤继而溃烂。为本已艰难的家里,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还好,“贴心嫂子”担下了她家的大部分农活:种葱有人帮忙,地里的柑橘树也有人照顾,煮饭、捡柴、洗衣服都有人搭把手,互助组的姊妹们还经常上门跟她聊天。

  “家里多了好多亲人,她也跟着开心。”张万英看见“贴心嫂子”上门,就“呀呀”唤着,向姊妹们笑着“打招呼”。朱厚英看着这一幕,眼里又泛起了泪光。

  上门帮忙有计划 “贴心嫂子”亲似一家人

  “以前也隔三差五地搭把手,每家各做各,总使不上劲儿。” 许远兰说,邻居帮朱厚英忙人不少,却常常是有需要的没帮上。“互助组经常开会,讨论怎么帮她,啥时候去帮。”许远兰介绍,有了“贴心嫂子”后,朱厚英家的问题交给“组织”解决。陪朱厚英聊天的姊妹了解她家的需要后,大家制定帮忙计划,“贴心嫂子”再上门“工作”。

  “一边干活,我们还一边聊天,家里的事情、孩子的事情都有人讲了,好像个大家庭一样。”许远兰说,跟“贴心嫂子”互助组的姊妹一起干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一点不觉得辛苦,大家交流感情,感觉更亲切了。

  云阳县妇联主席陈寒梅介绍,截止目前,全县 1450个“贴心嫂子”互助组吸纳留守妇女超过了1万人,通过留守妇女互帮互助,化解家庭矛盾纠纷317件,做好事实事3500多件,还有190个“贴心嫂子”安全巡逻互助组活跃在偏远吊散的村落……陈寒梅表示,云阳“贴心嫂子”互助组,是对重庆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特色创新与实践。“留守妇女通过互助组团结到一起,既能相互倾诉、互为依赖,又可形成服务社会的力量,真正让广大留守妇女得到实惠。”陈寒梅说。(记者 胡旭欣)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